Skip to content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Banner-封面-運動傷害-各種疼痛-酸痛-扭傷-醫療治療-運動訓練
  • 首頁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運動訓練搜尋器
  • 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專欄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專欄
    • 柔術醫師 – 林杏青復健科總醫師
    • 復健科+中醫 = 蔡育霖復健科總醫師
  • 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專欄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彼拉提斯訓練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專欄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專欄
  • 教練們的專欄
    • 丁政豪 運動防護員/教練的專欄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好痛痛粉絲頁
  • 關於好痛痛 | 好痛痛的服務項目
  • Privacy Policy
2021-10-30 / 好痛痛

抬腳覺得髖部不舒服嗎?什麼是髖夾擠!

之前我們介紹過肩夾擠,今天要介紹的症狀叫做髖夾擠,全名股骨髖臼夾擠症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以下以FAI代稱)。什麼是股骨髖臼夾擠症呢?它是指股骨和髖臼緣之間因為異常接觸,隨著日常活動長時間下來,關節之間摩擦損壞,導致髖關節僵硬和疼痛,不只可能導致關節炎,也會因為疼痛限制日常活動。常見的症狀像是坐久了感覺髖部痛痛的,綁鞋帶,或是抬腳覺得髖部不舒服。

接下來我們要介紹這的症狀的解剖、發病原因、臨床表徵、診斷、以及治療方式:

解剖:

髖關節是一個球窩關節,關節軟骨覆蓋於關節骨頭間,運動時可以緩衝運動造成的衝擊,功能類似汽車避震器,使關節滑動順暢。髖臼周圍有髖臼唇(acetabular labrum),可使股骨頭更深入被包覆。(圖一)

(圖一 髖關節構造 資料來源:Health, University of Utah)

發病原因:

髖關節的球(股骨頂部)或窩(髖骨中的凹槽)異常會導致在運動過程中引起摩擦,並可能損壞周圍的軟骨和造成盂唇破裂(Labral Tear)。(圖二)

(圖二 盂唇破裂資料來源:Mullen, Orthopedic Clinic)

與 FAI 相關的異常通常在出生時就存在。但他們可以在以後的生活中發展,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根據病因,我們可以將 FAI 分為三類(圖三):

  • 鉗子型(pincer type):由髖臼額外的骨骼生長引起,因為髖臼“過度覆蓋”股骨頭,增加髖臼唇受傷的風險,這種生長通常發生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
  • 凸輪型(cam type):這種類型是由股骨頭部的骨質異常生長引起的。非球形的股骨頭及股骨頭頸部因為異常導致偏移,股骨頭無法在髖臼內平穩旋轉,因此在髖關節彎曲時產生異常的壓力和剪力。在某些情況下,身體活動可能會導致這種異常增長。
  • 組合型(combined type):凸輪和鉗子類型的合併存在,混合型比上述單一型更常見。
(圖三 資料來源: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臨床表徵:

在病程早期通常不會有甚麼症狀,在惡化以前,輕度的腹股溝疼痛可能會持續很多年,在惡化之後隨著症狀發展,日常活動受到越多影響,當長時間坐辦公桌工作或長時間坐車,姿勢從坐姿轉變到站姿時,常在腹股溝區域發生疼痛。

FAI 的體徵和症狀包括:

  • 在體力活動或久坐時加重的髖部疼痛
  • 跛行
  • 臀部僵硬

診斷:

  • 影像判讀:X 射線和 MRI 等測試可幫助醫生識別髖關節的異常和損傷跡象。
  • Impingement Test:您的醫生將您的膝蓋抬到您的胸部,然後將其向對面的肩膀旋轉。有 FAI 的人會因為這個運動而感到同樣的痛苦。




(圖四 髖夾擠測試 Impingement Test )
  • 局部麻醉劑:醫生通過向髖關節注射麻醉藥來確定注射劑是否能緩解疼痛來識別 FAI。
  • 身體檢查:身體評估可幫助您的醫生評估運動範圍、肌肉力量和您走路的方式,以確定髖關節是否正常工作。

治療方式:

FAI 的處理因人和損害的嚴重程度而異。 FAI 的治療選擇包括:

  • 皮質類固醇:這些藥物可減少髖關節內和周圍的炎症(腫脹)。醫生通常通過注射進行這種治療。
  • 非固醇類抗炎藥 (NSAIDs):這類藥物可減輕炎症,通常以藥丸形式服用。
  • 物理治療:下肢肌肉穩定平衡,可以幫助加強關節並提高活動能力。
  • 休息:通過限制活動,您可以減少髖關節的摩擦。
  • 手術:醫生通過手術修復關節,包括:
  1. 關節鏡髖關節手術:在這種微創手術中,醫生會修復或移除受損的骨骼或軟骨。
  2. 傳統的髖關節手術:在更嚴重的情況下,醫生會在開放手術中做一個更大的切口來修復損傷。

雖然大部分的股骨髖臼夾擠症與出生時發育異常相關,但是參與大量扭轉臀部和下蹲的運動的年輕運動員(例如:重訓深蹲者、長途自行車者、芭蕾舞者、高踢腿者)也很容易造成骨頭的傷害,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有可能出現這種異常形狀導致疼痛以及肌肉僵硬。因此讀者要自己注意,如果髖部活動時伴有疼痛症狀,應盡速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醫療人員可以提供準確的診斷並幫助制定治療計劃以減輕疼痛及治療關節損傷。

合作撰寫:
好痛痛 (粉絲頁連結)
石峻瑋

相關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長輩也能蹦蹦跳跳嗎?|增強式訓練對年長者的好處

Next Post:

怎麼長出大肌肌?|肌肥大的科學

One comment

  1. slotsite表示:
    2022-11-2415:03

    It’s too bad to check your article late. I wonder what it would be if we met a little faster. I want to exchange a little more, but please visit my site slotsite and leave a message!!

    回覆

快來留言唷~ 取消回覆

搜尋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的文章

Email 訂閱好痛痛的文章

輸入 Email 即可不錯過好痛痛的每篇文章唷~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專欄作者們 (復健科總醫師、物理治療師)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姚斯元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蔡育霖醫師的復健與針灸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丁政豪運動防護員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陳俊宇物理治療師腦中風專欄
  • 好痛痛再創作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
  • 劉伊珊物理治療師專欄
  • 辛依玲物理治療師
  • 許文彥復健科醫師專欄
  • 陳哲國職能治療師
  • 陳曉謙-運動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專欄
  • 柔術醫師 (林杏青復健科醫師)
  • 好痛痛

依照時間找好痛痛的文章

依照標籤 (tag) 找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文章

Redcord 紅繩懸吊 上肢 下肢 中樞神經 中醫 使用守則 儀器治療 公告 周邊神經 增生療法(prp、葡萄糖) 好痛痛自辦課程 姿勢 慢性疼痛 懷孕 (孕婦) 手腕手指 手麻腳麻 核心肌群 物理治療 生理知識 疼痛科學 睡眠 神經系統 肌肉 肌肉酸痛(痠痛) 肌腱 肩膀 脊椎 腳踝 膝蓋 自律神經 讀書心得感想 貼紮 跑步 軀幹 運動傷害 運動與訓練 運動醫學 醫療觀念 針灸 關節 韌帶 顱薦椎療法(CST) 顱薦系統 骨盆 髖

版權所有:引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email: EasePain.tw@gmail.com

隱私權與Cookie:此網站Google套件與WP套件可使用Cookie。繼續使用即表示你同意使用Cookie。 Cookie 政策
© 2023 好痛痛 Blog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醫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