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的「疤痕沾黏」認識筋膜與沾黏
今天這篇由物理治療師閻永珍來談談疤痕!轉錄自健先思齊
講到疤痕,每個剖腹產的媽媽身上都有個「愛的印記」。在臨床上,看到為數不少剖腹產的媽媽們,在產後數月、數年、甚至數十年之後,仍然承受著腹部無力、呼吸不順、上背痛、下背痛等等的困擾,大部分的人可能難以想像,這些狀況很多是源自於疤痕沾黏的影響。
體表的傷口可以藉由直接觀察,判斷疤痕是否癒合。然而,疤痕底下的筋膜沾黏,通常不易察覺。沾黏組織會生成無形的拉力,透過筋膜牽動身體近端或遠端的部位,腹部的疤痕也有可能造成遠處的痠痛不適。
不過,這一切,我們可以透過物理治療,及早消除沾黏組織,避免日後痠痛發生。
(圖片 1:剖腹產媽媽的術後疤痕。)
疤痕不僅僅是美觀上的問題,疤痕沾黏更是造成身體不適的其中一個因素。因此,我們必須先認識疤痕組織的特性,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來處理疤痕沾黏。以下內容會說明疤痕的成因和影響,也會跟大家介紹簡單的按摩手法,來處理沾黏的問題。
疤痕怎麼來的?
簡單來說,我們的身體與生俱來就有自動修復的機制,當身體受到破壞時,這個修復機制就會立刻啟動,增生新的組織將破口補上,補上的增生組織就是疤痕組織。不過,增生組織和原本的並不一樣,增生的纖維沒有方向性,沒有層次感,雜亂無章,以類似塗水泥的方式,胡亂地將傷口補起來,不會「無縫接軌」地依照筋膜原有的層次修補,因此,錯亂的增生纖維破壞了筋膜原有的層次,最終形成「筋膜沾黏」。
疤痕的影響
當外力傷及皮膚,如擦傷、割傷、燒燙傷等,分佈於皮膚中的神經末梢也會受損,而發生感覺異常,使得局部感覺鈍化、弱化、甚至完全消失;又或是變得過度敏感,如刺、痛、癢、熱、麻…等。
當外力深及皮下組織,那麼受影響的,就不僅只有感覺異常了。受損的神經末梢和筋膜,無法正確地傳遞訊息。當大腦收到錯誤訊息,就有可能產生異常的感覺或異常的生理反應,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我們使用身體的方式,我們甚至無法察覺這些細微的改變。很多術後的痠痛問題,都是這樣漸漸累積起來的。可以想像一下,疤痕底下的筋膜沾黏就像是縫補過的瑜伽褲,修補過的地方不再具有原本的延展性。如下面 3 張圖所示,疤痕形成後,筋膜原有的層次已經錯亂,沾黏組織不規則地拉扯周圍的筋膜。
(圖 2、圖 3、圖 4:疤痕對筋膜的影響。Graphic Credit: 閻永珍)
筋膜沾黏會怎麼樣?
我們的身體裡,存在著一個非常奧妙的構造:筋膜。筋膜很像是濕潤的薄膜,完美地包裹著每條肌肉、肌腱、韌帶、每根骨頭和每個臟器;筋膜也貼覆於全身的每條神經、血管。筋膜是連續延展的組織,幾乎把身體上下所有的臟器都串連在一起。
正因為筋膜本身的連續性,沾黏組織不僅會直接影響鄰近的筋膜,沾黏組織形成的拉力,會透過筋膜傳遞,影響身體其他部位。身體為了平衡不正常的拉力,改變原有的動作模式,不知不覺中漸漸出現歪斜、扭轉、代償。久而久之,失衡的身體就有可能相繼出現疲勞、緊繃、無力、痠痛等症狀。臨床上,常見剖腹產的媽媽或是腹部術後的患者,術後數月或數年後,出現肩頸僵緊、或是髖關節動作受限、大腿無力、甚至便秘等問題,經身體理學檢查發現,疤痕處的筋膜沾黏竟是造成問題的主因。
千萬不要以為,疤痕附近沒有痠痛就是沒事,痠痛的部位有可能離疤痕很遠。這時我們要解決疤痕沾黏的問題,才能夠有效減緩痠痛!
按摩跟運動
我們常見照護傷口(美容膠帶、矽膠片)和淡化疤痕的方式(類固醇、冷凍治療、雷射淡疤)等,都是修護皮膚的表層。而深層的筋膜疤痕組織則要透過物理治療的方式來修復,以按摩搭配運動訓練,恢復筋膜彈性,身體姿勢回正,動作功能正常。
疤痕本身和周圍組織有著相當程度的沾黏,這些沾黏組織摸起來比較僵硬、沒有彈性,同時也無法順暢滑動。按摩疤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消除」沾黏的結締組織,透過不同方向的施力,從各個角度解開沾黏,將糾結的筋膜組織鬆開,恢復平順的狀態。僵緊的筋膜經按摩鬆開後,必須接著做全身的伸展運動,一方面促進疤痕周圍的筋膜滑動,另一方面,伸展時牽拉的力量透過力學傳遞,串聯起疤痕前後、左右、上下的肌肉與筋膜,有助於整合疤痕與全身筋膜的張力平衡。當疤痕組織的彈性及延展性增加,原本被限制的肌群便得以釋放,身體動作的流暢度自然可以變得更好。
- 按摩消除疤痕沾粘
皮膚表層的傷口癒合之後,就可以開始在疤痕處進行按摩。消除沾黏的按摩手法有很多種,這裡介紹三種有效而且簡單的手法,讓大家可以自己學習操作:以手指的指腹做「縱向按摩」、「橫向按摩」、「畫圈按摩」。
縱向:輕輕按壓疤痕,做垂直方向的推動。
橫向:輕輕按壓疤痕,做左右方向的推動。
畫圈:輕輕按壓疤痕,做順/逆時針方向的推動。
(圖 5、6、7:按摩示意圖。Photo Credit: 健先思齊)
按摩疤痕時,要注意,我們是按壓著疤痕做「推動」,而不是在皮膚上「滑動」。力道上,只需要施以剛好可以推動疤痕的力量即可,不要過度施力硬扯,以免刺激疤痕。按摩時,手指的速度要放慢,並以小範圍推動的方式進行。
若想要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可以加上少許乳液或嬰兒油。但是產後的哺乳媽媽們盡量選用嬰兒乳液或基底油(如椰子油、橄欖油)即可。
- 運動增加筋膜彈性和恢復正常的動作模式
- 以多方向的動作,增加疤痕所在部位的筋膜滑動。例如,若疤痕在膝蓋上的話,則做伸屈膝的運動;若疤痕為在腹部則做身體前屈、後彎以及身體左旋、右旋的動作。
- 針對剖腹產的媽媽們,在產後立刻就可以做的是呼吸練習,而在呼吸訓練的同時,最好也搭配骨盆底肌訓練一起做。呼吸訓練著重於拉長吐氣,可以活動腹部筋膜,降低未來疤痕沾黏程度,同時活化核心肌群。而骨盆底肌訓練則著重於骨盆底肌放鬆(配合吸氣)與會陰上提(配合吐氣)。建議透過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來正確執行呼吸和骨盆底肌的訓練!
- 些微紅腫和痠痛現象
按摩疤痕組織時,會拉扯交錯生長的沾黏纖維,所以或多或少會造成一點點的紅腫或痠痛。這兩個現象都是正常的反應,不用太擔心。
- 任何疤痕都可以嗎?
按摩前,要注意一件事情:一般的疤痕組織可以按摩,但是,蟹足腫疤痕是絕對不可以按摩的!蟹足腫本身是一種「過度增生」的疤痕組織,若我們透過按摩的手段去處理蟹足腫,只會造成再次的「過度增生」,讓原本的蟹足腫更加肥大。蟹足腫需要皮膚科醫師的專業處理,我們平時頂多是以「垂直按壓」或是使用矽膠貼片在病灶區域,減少局部血液循環,達到軟化疤痕的效果。
(圖 8:左,一般疤痕。右,蟹足腫。Photo Credit: tinyurl.com/yyu3unf2、tinyurl.com/y6xuakt9)
小疤痕,大影響
簡單來說,疤痕沾黏會牽制筋膜,影響肌肉運作,產生代償現象,久而久之就發生局部痠痛的狀況。沾黏牽制的影響之大,甚至會波及身體遠端的肢體活動。然而,身體並不會自行吸收沾黏組織,若沒有好好清除沾黏,日積月累就會變成間接造成身體不適的隱形殺手。若放著沾黏問題不管,它的影響有可能是一輩子的喔。
由於手術傷口癒後,發生疤痕沾黏的機率是百分之百,對於每一位剖腹產的媽媽或是手術後患者,誠心建議將消除沾黏的按摩手法學起來,每天花幾分鐘,確實地按摩疤痕周圍,耐心地將沾黏組織一點一滴消除,幫助筋膜恢復到接近原本的平滑狀態,讓肌骨系統能夠正常運作。
物理治療師擅長於處理筋膜及肌骨系統問題,針對筋膜沾粘造成的不平衡,可以透過專業評估找出弱化及過度活化的肌群,藉由肌耐力訓練和徒手治療,恢復筋膜平衡,優化動作控制,解決代償造成的痠痛問題。
換句話說,物理治療師是處理疤痕沾黏的專家,也是動作評估專家。藉由徒手治療,加上動作分析、運動訓練,可以協助患者重新找回整體的動作平衡,徹底解決痠痛問題。越早透過物理治療師的協助,學會正確的自我照護,就越能減少沾黏組織的累積!
冷知識小教室
- 刺青的潛在影響。
刺青是藝術,也是個人意識的展現。刺青的過程中,會在皮膚造成很多微小的傷口,因此,也創造了許多微小的疤痕。雖然,刺青的傷口不會深及皮下,但是,凡有傷口,必留下沾黏。淺層的沾黏組織仍會對淺層筋膜的彈性造成影響,使得局部筋膜滑動受限。此外,刺青所注入的墨水,部分會被淋巴帶入身體,沈積在淋巴結處,也是身體的負擔。
- 一般疤痕和蟹足腫不一樣嗎?
是的,一般疤痕和蟹足腫是不同的。
傷口修復有四個階段:止血、發炎、增生、重塑。基本上,一般疤痕就是經歷這四個階段後,完成傷口的癒合,形成的疤痕會在傷口原本的位置或甚至縮小一些;然而,蟹足腫會不斷重複增生,向傷口外圍擴張突起,最後疤痕變得比原本傷口還要大,看起來就像螃蟹向外生長的腳。總而言之,因為一般疤痕和蟹足腫的生理特性不同,所以不能用相同的方式處理喔!
必利勁-早洩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