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Banner-封面-運動傷害-各種疼痛-酸痛-扭傷-醫療治療-運動訓練
  • 首頁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運動訓練搜尋器
  • 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專欄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專欄
    • 柔術醫師 – 林杏青復健科總醫師
    • 復健科+中醫 = 蔡育霖復健科總醫師
  • 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專欄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彼拉提斯訓練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專欄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專欄
  • 教練們的專欄
    • 丁政豪 運動防護員/教練的專欄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好痛痛粉絲頁
  • 關於好痛痛 | 好痛痛的服務項目
  • Privacy Policy
2022-05-25 / 好痛痛

剖腹產的「疤痕沾黏」認識筋膜與沾黏

疤痕不僅是皮膚上留下痕跡而已,還有你看不到的疤痕沾粘!沒有處理好沾粘問題,隨之而來就是動作代償、身體歪斜等一大堆問題!

今天這篇由物理治療師閻永珍來談談疤痕!轉錄自健先思齊

講到疤痕,每個剖腹產的媽媽身上都有個「愛的印記」。在臨床上,看到為數不少剖腹產的媽媽們,在產後數月、數年、甚至數十年之後,仍然承受著腹部無力、呼吸不順、上背痛、下背痛等等的困擾,大部分的人可能難以想像,這些狀況很多是源自於疤痕沾黏的影響。

體表的傷口可以藉由直接觀察,判斷疤痕是否癒合。然而,疤痕底下的筋膜沾黏,通常不易察覺。沾黏組織會生成無形的拉力,透過筋膜牽動身體近端或遠端的部位,腹部的疤痕也有可能造成遠處的痠痛不適。

不過,這一切,我們可以透過物理治療,及早消除沾黏組織,避免日後痠痛發生。

(圖片 1:剖腹產媽媽的術後疤痕。)

疤痕不僅僅是美觀上的問題,疤痕沾黏更是造成身體不適的其中一個因素。因此,我們必須先認識疤痕組織的特性,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來處理疤痕沾黏。以下內容會說明疤痕的成因和影響,也會跟大家介紹簡單的按摩手法,來處理沾黏的問題。

疤痕怎麼來的?

簡單來說,我們的身體與生俱來就有自動修復的機制,當身體受到破壞時,這個修復機制就會立刻啟動,增生新的組織將破口補上,補上的增生組織就是疤痕組織。不過,增生組織和原本的並不一樣,增生的纖維沒有方向性,沒有層次感,雜亂無章,以類似塗水泥的方式,胡亂地將傷口補起來,不會「無縫接軌」地依照筋膜原有的層次修補,因此,錯亂的增生纖維破壞了筋膜原有的層次,最終形成「筋膜沾黏」。

疤痕的影響

當外力傷及皮膚,如擦傷、割傷、燒燙傷等,分佈於皮膚中的神經末梢也會受損,而發生感覺異常,使得局部感覺鈍化、弱化、甚至完全消失;又或是變得過度敏感,如刺、痛、癢、熱、麻…等。

當外力深及皮下組織,那麼受影響的,就不僅只有感覺異常了。受損的神經末梢和筋膜,無法正確地傳遞訊息。當大腦收到錯誤訊息,就有可能產生異常的感覺或異常的生理反應,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我們使用身體的方式,我們甚至無法察覺這些細微的改變。很多術後的痠痛問題,都是這樣漸漸累積起來的。可以想像一下,疤痕底下的筋膜沾黏就像是縫補過的瑜伽褲,修補過的地方不再具有原本的延展性。如下面 3 張圖所示,疤痕形成後,筋膜原有的層次已經錯亂,沾黏組織不規則地拉扯周圍的筋膜。

(圖 2、圖 3、圖 4:疤痕對筋膜的影響。Graphic Credit: 閻永珍)

筋膜沾黏會怎麼樣?

我們的身體裡,存在著一個非常奧妙的構造:筋膜。筋膜很像是濕潤的薄膜,完美地包裹著每條肌肉、肌腱、韌帶、每根骨頭和每個臟器;筋膜也貼覆於全身的每條神經、血管。筋膜是連續延展的組織,幾乎把身體上下所有的臟器都串連在一起。

正因為筋膜本身的連續性,沾黏組織不僅會直接影響鄰近的筋膜,沾黏組織形成的拉力,會透過筋膜傳遞,影響身體其他部位。身體為了平衡不正常的拉力,改變原有的動作模式,不知不覺中漸漸出現歪斜、扭轉、代償。久而久之,失衡的身體就有可能相繼出現疲勞、緊繃、無力、痠痛等症狀。臨床上,常見剖腹產的媽媽或是腹部術後的患者,術後數月或數年後,出現肩頸僵緊、或是髖關節動作受限、大腿無力、甚至便秘等問題,經身體理學檢查發現,疤痕處的筋膜沾黏竟是造成問題的主因。

千萬不要以為,疤痕附近沒有痠痛就是沒事,痠痛的部位有可能離疤痕很遠。這時我們要解決疤痕沾黏的問題,才能夠有效減緩痠痛!

按摩跟運動

我們常見照護傷口(美容膠帶、矽膠片)和淡化疤痕的方式(類固醇、冷凍治療、雷射淡疤)等,都是修護皮膚的表層。而深層的筋膜疤痕組織則要透過物理治療的方式來修復,以按摩搭配運動訓練,恢復筋膜彈性,身體姿勢回正,動作功能正常。

疤痕本身和周圍組織有著相當程度的沾黏,這些沾黏組織摸起來比較僵硬、沒有彈性,同時也無法順暢滑動。按摩疤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消除」沾黏的結締組織,透過不同方向的施力,從各個角度解開沾黏,將糾結的筋膜組織鬆開,恢復平順的狀態。僵緊的筋膜經按摩鬆開後,必須接著做全身的伸展運動,一方面促進疤痕周圍的筋膜滑動,另一方面,伸展時牽拉的力量透過力學傳遞,串聯起疤痕前後、左右、上下的肌肉與筋膜,有助於整合疤痕與全身筋膜的張力平衡。當疤痕組織的彈性及延展性增加,原本被限制的肌群便得以釋放,身體動作的流暢度自然可以變得更好。

  • 按摩消除疤痕沾粘

皮膚表層的傷口癒合之後,就可以開始在疤痕處進行按摩。消除沾黏的按摩手法有很多種,這裡介紹三種有效而且簡單的手法,讓大家可以自己學習操作:以手指的指腹做「縱向按摩」、「橫向按摩」、「畫圈按摩」。

縱向:輕輕按壓疤痕,做垂直方向的推動。

橫向:輕輕按壓疤痕,做左右方向的推動。

畫圈:輕輕按壓疤痕,做順/逆時針方向的推動。

(圖 5、6、7:按摩示意圖。Photo Credit: 健先思齊)

按摩疤痕時,要注意,我們是按壓著疤痕做「推動」,而不是在皮膚上「滑動」。力道上,只需要施以剛好可以推動疤痕的力量即可,不要過度施力硬扯,以免刺激疤痕。按摩時,手指的速度要放慢,並以小範圍推動的方式進行。

若想要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可以加上少許乳液或嬰兒油。但是產後的哺乳媽媽們盡量選用嬰兒乳液或基底油(如椰子油、橄欖油)即可。

  • 運動增加筋膜彈性和恢復正常的動作模式
  1. 以多方向的動作,增加疤痕所在部位的筋膜滑動。例如,若疤痕在膝蓋上的話,則做伸屈膝的運動;若疤痕為在腹部則做身體前屈、後彎以及身體左旋、右旋的動作。
  2. 針對剖腹產的媽媽們,在產後立刻就可以做的是呼吸練習,而在呼吸訓練的同時,最好也搭配骨盆底肌訓練一起做。呼吸訓練著重於拉長吐氣,可以活動腹部筋膜,降低未來疤痕沾黏程度,同時活化核心肌群。而骨盆底肌訓練則著重於骨盆底肌放鬆(配合吸氣)與會陰上提(配合吐氣)。建議透過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來正確執行呼吸和骨盆底肌的訓練!
  • 些微紅腫和痠痛現象

按摩疤痕組織時,會拉扯交錯生長的沾黏纖維,所以或多或少會造成一點點的紅腫或痠痛。這兩個現象都是正常的反應,不用太擔心。

  • 任何疤痕都可以嗎?

按摩前,要注意一件事情:一般的疤痕組織可以按摩,但是,蟹足腫疤痕是絕對不可以按摩的!蟹足腫本身是一種「過度增生」的疤痕組織,若我們透過按摩的手段去處理蟹足腫,只會造成再次的「過度增生」,讓原本的蟹足腫更加肥大。蟹足腫需要皮膚科醫師的專業處理,我們平時頂多是以「垂直按壓」或是使用矽膠貼片在病灶區域,減少局部血液循環,達到軟化疤痕的效果。

(圖 8:左,一般疤痕。右,蟹足腫。Photo Credit: tinyurl.com/yyu3unf2、tinyurl.com/y6xuakt9)

小疤痕,大影響 

簡單來說,疤痕沾黏會牽制筋膜,影響肌肉運作,產生代償現象,久而久之就發生局部痠痛的狀況。沾黏牽制的影響之大,甚至會波及身體遠端的肢體活動。然而,身體並不會自行吸收沾黏組織,若沒有好好清除沾黏,日積月累就會變成間接造成身體不適的隱形殺手。若放著沾黏問題不管,它的影響有可能是一輩子的喔。

由於手術傷口癒後,發生疤痕沾黏的機率是百分之百,對於每一位剖腹產的媽媽或是手術後患者,誠心建議將消除沾黏的按摩手法學起來,每天花幾分鐘,確實地按摩疤痕周圍,耐心地將沾黏組織一點一滴消除,幫助筋膜恢復到接近原本的平滑狀態,讓肌骨系統能夠正常運作。

物理治療師擅長於處理筋膜及肌骨系統問題,針對筋膜沾粘造成的不平衡,可以透過專業評估找出弱化及過度活化的肌群,藉由肌耐力訓練和徒手治療,恢復筋膜平衡,優化動作控制,解決代償造成的痠痛問題。

換句話說,物理治療師是處理疤痕沾黏的專家,也是動作評估專家。藉由徒手治療,加上動作分析、運動訓練,可以協助患者重新找回整體的動作平衡,徹底解決痠痛問題。越早透過物理治療師的協助,學會正確的自我照護,就越能減少沾黏組織的累積!

冷知識小教室

  1. 刺青的潛在影響。

刺青是藝術,也是個人意識的展現。刺青的過程中,會在皮膚造成很多微小的傷口,因此,也創造了許多微小的疤痕。雖然,刺青的傷口不會深及皮下,但是,凡有傷口,必留下沾黏。淺層的沾黏組織仍會對淺層筋膜的彈性造成影響,使得局部筋膜滑動受限。此外,刺青所注入的墨水,部分會被淋巴帶入身體,沈積在淋巴結處,也是身體的負擔。

  1. 一般疤痕和蟹足腫不一樣嗎?

是的,一般疤痕和蟹足腫是不同的。

傷口修復有四個階段:止血、發炎、增生、重塑。基本上,一般疤痕就是經歷這四個階段後,完成傷口的癒合,形成的疤痕會在傷口原本的位置或甚至縮小一些;然而,蟹足腫會不斷重複增生,向傷口外圍擴張突起,最後疤痕變得比原本傷口還要大,看起來就像螃蟹向外生長的腳。總而言之,因為一般疤痕和蟹足腫的生理特性不同,所以不能用相同的方式處理喔!

相關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瑜伽你練對了嗎?你可能越練越錯!

Next Post:

3 招暖身動作預防十字韌帶受傷

One comment

  1. 犀利士藥局表示:
    2022-06-2017:16

    必利勁-早洩剋星

    回覆

快來留言唷~ 取消回覆

搜尋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的文章

Email 訂閱好痛痛的文章

輸入 Email 即可不錯過好痛痛的每篇文章唷~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專欄作者們 (復健科總醫師、物理治療師)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姚斯元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蔡育霖醫師的復健與針灸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丁政豪運動防護員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陳俊宇物理治療師腦中風專欄
  • 好痛痛再創作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
  • 劉伊珊物理治療師專欄
  • 辛依玲物理治療師
  • 許文彥復健科醫師專欄
  • 陳哲國職能治療師
  • 陳曉謙-運動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專欄
  • 柔術醫師 (林杏青復健科醫師)
  • 好痛痛

依照時間找好痛痛的文章

依照標籤 (tag) 找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文章

Redcord 紅繩懸吊 上肢 下肢 中樞神經 中醫 使用守則 儀器治療 公告 周邊神經 增生療法(prp、葡萄糖) 好痛痛自辦課程 姿勢 慢性疼痛 懷孕 (孕婦) 手腕手指 手麻腳麻 核心肌群 物理治療 生理知識 疼痛科學 睡眠 神經系統 肌肉 肌肉酸痛(痠痛) 肌腱 肩膀 脊椎 腳踝 膝蓋 自律神經 讀書心得感想 貼紮 跑步 軀幹 運動傷害 運動與訓練 運動醫學 醫療觀念 針灸 關節 韌帶 顱薦椎療法(CST) 顱薦系統 骨盆 髖

版權所有:引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email: EasePain.tw@gmail.com

隱私權與Cookie:此網站Google套件與WP套件可使用Cookie。繼續使用即表示你同意使用Cookie。 Cookie 政策
© 2022 好痛痛 Blog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醫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