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結構性問題還是功能性問題?
你常常在醫學相關的科普文章中,尤其是和肌肉骨骼相關的,看到「結構性問題」和「功能性問題」這兩個詞,他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搞懂這個不只有助於理解文章,還能讓你就醫時更順利!
身體的結構性問題
所謂結構性問題,意思就是你的身體組織真的有地方受損或發炎了。例如韌帶斷掉、肌肉拉傷、膝關節裡面積水等等,這些都是結構性問題。
醫生是結構性問題的專家,他們可以用X光、軟組織超音波、MRI核磁共振、斷層掃描等等方式來檢查你的身體是否有損傷或異常。不過不同科的醫生也會有所不同,例如骨科、外科就比較偏向結構性的,復健科會比較偏向功能性一點。
要處理結構性問題,輕微的狀況下通常會做消炎、止痛、打針,或是一些儀器物理治療。大部分狀況下我們只能「幫助」身體復原,最主要還是要靠自己的自癒能力。嚴重的結構性問題則會需要開刀,例如韌帶斷掉、嚴重的椎間盤突出等等。
很多人會發問:「我昨天拉傷了,但是後天要比賽,怎麼快速好起來?」、「我腳扭到了,有沒有快速復原的方法?」
沒有,你需要時間讓身體修復,目前醫學上能夠做的最多是稍微幫助你復原,或是先止痛,讓你能上場比賽,但這是有風險的,不用解釋你也知道。
「啊可是我上次腳扭到很痛,去給人家喬一下就感覺好很多捏!」
這是因為你的腳其實沒有太大結構上的問題。腳扭到最常見的是韌帶撕裂傷,但是韌帶好得很慢。而有時候腳扭到韌帶並沒有什麼受傷,但是踝關節骨頭之間的位置有很輕微的跑掉,這個會讓你非常的不舒服。因此把骨頭擺回原本該有的位置,會讓你感覺好很多,因為你的韌帶並未受損。至少不是太大損傷。如果你真的扭腳把韌帶扭傷了,喬骨頭是不會幫助韌帶復原的。
身體的功能性問題
那什麼是功能性問題呢?如果把人的身體比喻成電腦的話,結構性的問題就像是硬體問題,而功能性的問題就像是軟體問題。例如你的背部肌肉沒有損傷,但是卻腰彎不下去,或是長期背痛,這就是功能性疼痛。或者是你某一條肌肉罷工,其他肌肉要幫忙代償,這也是功能性問題,肌肉本身沒事,但是你的大腦沒有正確去使用那些肌肉。物理治療師是處理這方面問題的專家。
「我以為物理治療師是處理肌肉、骨骼這方面硬體的專家!?」
是的,沒錯,例如在手術後復健這方面。但是功能性的問題其實也是自費物理治療的大宗服務項目。物理治療師會藉由各種治療方式,去改善或是優化你的軟體。
但實際上,我們並不一定能把身體的不適簡單分成結構性問題還是功能性問題,兩種問題也可能互相交纏、曖昧不清。舉幾個例子:
- 很多人其實都有程度不一的椎間盤突出,卻沒有任何不舒服。很多人也都有脊椎側彎,但其實也沒有任何疼痛。這個就是很典型結構上不是很優,但一點也不影響功能。
- 長期腰痛,但是經過各種檢查都找不的原因,到處就醫尋求解決方案。這其實常見的,結構上沒事,但是功能上有疼痛和活動的問題。
- 同時有結構性問題和功能性問題,兩者糾纏不清。例如你膝蓋痛,看了醫生後,確實有些問題也做了治療,可能還是不舒服,或是只好一半,那表示同時有結構性與功能性問題,但他們之間不一定有關係,可能有,可能沒有,跟很多政治問題一樣沒有簡單的答案。
因此醫生和物理治療師的合作、互相轉介在未來會是越來越重要的事情。因為一個人的問題有時候不見得是單一原因造成的。
好的,我們快速做個總結:
- 結構性問題是指身體組織上的問題,以電腦來譬喻就像是硬體出現了問題,例如光碟機有零件壞了。
- 功能性問題是指和疼痛、活動較相關的問題,以電腦來譬喻的話,是軟體方面出了問題,例如驅動程式無法叫光碟機打開。
- 結構性問題和功能性問題可能交錯複雜,有時候你會需要醫生和物理治療師一起合作才能達到好的成效。
- 結構性與功能性的醫療、醫事人員專長,大方向上可以用下表表達:
好痛痛的運動傷害書籍,集結 2 位醫師、6 位物理治療師、2 位運動教練一起教你如何預防/處理運動傷害 (博客來連結) (誠品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