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Banner-封面-運動傷害-各種疼痛-酸痛-扭傷-醫療治療-運動訓練
  • 首頁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運動訓練搜尋器
  • 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專欄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專欄
    • 柔術醫師 – 林杏青復健科總醫師
    • 復健科+中醫 = 蔡育霖復健科總醫師
  • 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專欄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彼拉提斯訓練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專欄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專欄
  • 教練們的專欄
    • 丁政豪 運動防護員/教練的專欄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好痛痛粉絲頁
  • 關於好痛痛 | 好痛痛的服務項目
  • Privacy Policy
腦傷後張力異常,腦中風,心血管疾病,肌肉張力
2019-12-14 / 陳哲國職能治療師

腦傷(腦中風)後的張力異常 (by 陳哲國職能治療師)

腦中風後肢體僵硬、手指緊握、姿勢不良、走路困難這些肌肉張力過高的症狀,是很多腦中風患者的痛苦。今天要來和大家介紹為什麼會有肌肉高張力的問題,以及有哪些常見治療方法。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肌肉張力,肌肉張力的意思是你就算是放鬆、休息的時候,身體依然會有基礎的肌肉力量和彈性,來把骨頭保持在該有的位置、維持姿勢、保持內臟腔室運作的壓力、讓你的身體平衡。簡單來說,是一種維持身體架構基礎的力量。

那這些基礎的肌肉張力是怎麼來的呢?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分成兩種力量來源,一個是肌肉、韌帶、關節本身的長度與彈性;另一個是來自脊椎神經對肌肉的收縮訊號。
人的肌肉、肌腱、韌帶、關節這些組織很神奇,你好好使用它們,它們就會有力氣、有延展性、有彈性、好活動。如果你長時間不動,它們就會僵硬、肌腱韌帶變短,進而導致張力變高,這些都會讓你越難活動。這個現象不只會在腦中風的病患上發生,會發生在所有人身上,例如關節受傷後如沒從事好好復健運動關節會變僵硬。

而腦中風的病患的高張力還有另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脊髓運動神經過度活化。大腦受傷後抑制脊髓反射的能力會變差,會使得脊髓神經變得很敏感,受到一點刺激就過度反應外(常見的如快速將腳放置於地上會有抖腳產生,或是快速拉手肘手指會感到阻力等);從事過度挑戰平衡能力或是力量的活動也會使得張力變高(常見的如爬樓梯時手會捲起來或是出力抬肩膀時手指及手肘會彎起來等現象)。

雖然我們簡化成數種主要原因,但其實細分下去有很多各種不同的細部原因,在治療上如果沒有找對原因,可能效果就不太理想。

針對這兩大方向,我們可以知道要讓身體多活動,讓肌肉、肌腱、韌帶有彈性,另外要增加大腦對脊髓神經的控制能力。但是我們目前還未有快速有效的方法可以讓受損的腦神經恢復,僅能用各種治療和訓練來取回部分功能。以下來介紹常見的高張力治療方式。

1, 拉筋、副木、擺位
這些都是利用動作、器具、姿勢來拉長身體的組織,把關節擺在適當的位置。這麼做可以讓肌肉、筋膜、肌腱、韌帶不要那麼緊縮,但是無法增加彈性。
這種治療方式會立即有效,且能持續數天,但是需要持續維持數個禮拜。好處是成本很低,且不複雜。缺點是長時間拉筋可能讓關節變太鬆,或是可能壓迫到神經,需要多注意。

副木,照片來源:http://otsplint.blogspot.com/2016/06/blog-post.html
拉筋,照片來源:https://www.flintrehab.com/2018/physical-therapy-for-stroke-patients-at-home/

2, 適合的關節活動訓練
主動或被動的關節活動訓練,透過重複活動來保持肌肉、筋膜、肌腱、韌帶的彈性。其中主動活動可以增加大腦對脊髓神經的調控能力。這種治療方式比較耗費心力,而且需要治療師為每個病患客製化治療訓練的內容。不過如果找到適合的治療訓練方式,可以有較長時間的效果,而且可以抑制脊髓神經的活化,管理張力。

3, 熱敷
熱敷可以提高肌肉、結締組織的彈性,增加身體的循環能力,並且短暫減少脊髓神經活化造成的高張力。成本很低、簡單、而且立即有效。但效果只能持續數分鐘。

4, 徒手治療
徒手治療的方法非常多元,主要目的是放鬆特定的軟組織,或是利用一些姿勢來暫時抑制脊髓神經活化。徒手治療是一個常見但無法長期持續效果的治療方式,會建議和活動訓練一起搭配來延續成效。

5, 水療
水療是一個越來越多治療單位開始嘗試的方法,藉由水的浮力、壓力、水流等特性,來協助支撐身體、讓身體放鬆,搭配一些治療手法可以降低過度興奮的脊髓神經。目前臨床上可以看到一些不錯的立即效果,但長期效果仍需要更多研究。

6, 肉毒桿菌注射
肉毒桿菌注射能於周邊直接中斷神經傳導而降低肌肉收縮的程度,注射後數天會開始出現效果,一次可以維持三到六個月。但價格較貴,健保給付的條件較嚴格,且為症狀治療有可能回復原本高張狀態。細節可以和醫師討論。

7, 肌肉鬆弛劑
肌肉鬆弛劑可以減少運動神經元的傳導物質的釋放,降低肌肉的痙攣。服用後數十分鐘到數小時有效,但要注意可能有副作用。可與醫師、藥師討論。

合作撰寫:

好痛痛(粉絲頁連結)、陳哲國職能治療師(專欄連結) (服務的診所連結)

找醫師、物理治療師、運動教練的搜尋器

好痛痛的運動傷害書籍,集結 2 位醫師、6 位物理治療師、2 位運動教練一起教你如何預防/處理運動傷害 (博客來連結) (誠品連結)

相關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腰椎椎間盤突出會縮小?! (by 許文彥復健科醫師)

Next Post:

高齡長者的運動建議 (by 劉伊珊物理治療師)

One comment

  1. sean表示:
    2020-06-0910:01

    中風後的張力,目前醫界是束手無策的
    只能靠大腦自己慢慢修復,這必須靠運氣且需非常長的時間
    很多人終身一直到死,張力仍然存在,張力消除不了,手臂就永遠無法恢復不了
    大概要到死神經停止發出訊號,張力才有消除的一天
    病友們不必想太多了,反正只有一隻手也能活著
    而且凡人終有一死,不必太介意,這不過像點小擦傷,差別不過是它不會好罷了

    回覆

快來留言唷~ 取消回覆

搜尋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的文章

Email 訂閱好痛痛的文章

輸入 Email 即可不錯過好痛痛的每篇文章唷~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專欄作者們 (復健科總醫師、物理治療師)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姚斯元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蔡育霖醫師的復健與針灸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丁政豪運動防護員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陳俊宇物理治療師腦中風專欄
  • 好痛痛再創作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
  • 劉伊珊物理治療師專欄
  • 辛依玲物理治療師
  • 許文彥復健科醫師專欄
  • 陳哲國職能治療師
  • 陳曉謙-運動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專欄
  • 柔術醫師 (林杏青復健科醫師)
  • 好痛痛

依照時間找好痛痛的文章

依照標籤 (tag) 找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文章

Redcord 紅繩懸吊 上肢 下肢 中樞神經 中醫 使用守則 儀器治療 公告 周邊神經 增生療法(prp、葡萄糖) 好痛痛自辦課程 姿勢 慢性疼痛 懷孕 (孕婦) 手腕手指 手麻腳麻 核心肌群 物理治療 生理知識 疼痛科學 睡眠 神經系統 肌肉 肌肉酸痛(痠痛) 肌腱 肩膀 脊椎 腳踝 膝蓋 自律神經 讀書心得感想 貼紮 跑步 軀幹 運動傷害 運動與訓練 運動醫學 醫療觀念 針灸 關節 韌帶 顱薦椎療法(CST) 顱薦系統 骨盆 髖

版權所有:引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email: EasePain.tw@gmail.com

隱私權與Cookie:此網站Google套件與WP套件可使用Cookie。繼續使用即表示你同意使用Cookie。 Cookie 政策
© 2022 好痛痛 Blog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醫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