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師專長特化的好處 (by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
我是一位投入自費醫療十餘年的物理治療師,不只待過物理治療所,也擔任過物理治療所的院長。本篇文章希望能夠分享十餘年來對物理治療專長培育的一點心得,我認為物理治療師特化專長,並且朝特定領域專精是有其好處的!
傳統上物理治療的領域劃分
在討論專長劃分之前,先快速向非物理治療專業領域的讀者們做個簡單的介紹。物理治療在台灣定義為使用非侵入式治療的醫事人員,意思只要不吃藥、不侵入性治療,基本上都算這個範疇。
治療方法持續細分的話,大範圍可以分成:儀器治療、徒手治療、運動治療。
如果是以治療對象、症狀類別來分的話,可以分成:骨科、小兒、心肺、神經。
骨科物理治療就是好痛痛這邊最常講到的,包括運動傷害、肌肉骨骼的酸痛、疼痛、手術後復健等等。小兒物理治療則是針對幼兒的發展遲緩、小兒麻痺等等做治療。心肺物理治療如同字面上就是針對心肺。神經物理治療主要族群是腦中風、帕金森氏症等等。
通常一個物理治療師畢業後,會朝著這四個領域其中一個方向去走,也有少數會跨領域或換領域。以我自己為例,就是一位骨科物理治療師。
但….這樣專長劃分就夠了嗎?
不,我認為遠遠不夠,至少在未來是不夠的。
以骨科來說,在治療師的養成教育中,培養治療師廣泛全面的基本能力,包括解剖、生理、肌動、生物力學等基礎能力,而在骨科臨床上也會遇到如運動傷害、足醫學、脊椎、慢性疼痛等各領域的問題,但實際上對運動不夠熟悉的物理治療師難以滿足高階運動族群的需求;對於足部生物力學探究不夠深的治療師做起鞋墊品質也不會太好;要解決慢性疼痛問題的話就需要整合物理治療與疼痛科學甚至是諮商能力。
這不只是物理治療師興趣與專長上的問題,而且也和經驗累積有關,舉個例子來說,頸因性頭痛與足底筋膜炎都被歸類在骨科領域中,但是前者需要很強的觸診張力評估能力以及細緻的治療技巧,而後者則需要豐富的步態分析經驗以及深厚的生物力學基礎。
物理治療師的專長培育
從上一段你可以看到光是骨科就可以劃分成數個特別的專長領域。有興趣這個條件對於治療師的養成很重要!有興趣才願意投入時間、金錢、精神去讓自己不斷進步,才能成為專家,更重要的是工作才能開心,越早找到自己的興趣就能越早累積經驗。
而且在一位物理治療師時間有限、一天能夠接觸的病人數也有限的情況下,勢必有天是要特化出專長才行的。
怎麼說呢?
例如足部醫學這個專長領域大概佔骨科全部門診的 10%。假設你在醫院或診所,一天能夠接觸 30 個病人,那平均而言也只有 3 位會落入你的專長裡,其他時候你不是在做最擅長的事。這樣無法把物理治療師的價值發揮到最大,也無法加速專長領域的進步。就算你待在自費物理治療所,一天最多能治療10位病患,平均而言也只會有一位落入你的專長。
那假設你待在一個足部專科門診,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你可能每天可以接觸到超過20位足部相關的病患,無論是對病患或是對物理治療師都是更有利的狀況。尤其是當病人在健保無法滿足的狀況下,求助於自費醫療,動輒需要花費千餘元至數千甚至上萬元時,能否找到真正適合的醫療資源就很重要。
讓不同專長的醫療人員互助合作,我認為在未來是一個更理想的醫療運作模式。
專長劃分後的物理治療如何合作?
經歷了十餘年的經驗後,在我的物理治療所裡面採取了一些不一樣的運作模式。其一是「專家會診」,其二是「專長轉換流程」。
所謂專家會診,是依據病患的需求一次讓多位不同專長的物理治療師一起為他做評估。因為不同專長的物理治療師觀察的面相並不相同,從不同角度做解析後,為病患提供最適合的治療規劃。
在我服務的地方目前有足醫專長、運動傷害、動作分析與矯正、脊椎(脊柱)訓練、疼痛控制這些專長的物理治療師。
同時我認為物理治療師和不同的醫療院所合作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和基層診所的合作,要是發現病患的問題並不能由物理治療解決時,可以即時轉診到適合醫生。
另一個專長轉換流程的意思,是說依據病患恢復的狀態,讓不同專長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他。舉一個好痛痛這邊常見的運動傷害例子,假設有一位運動選手受傷了,我們會先讓運動傷害專長的物理治療師來治療他。
等到復原到一個階段時,我們可以讓動作分析與矯正的物理治療師協助改善動作模式,避免下次傷害。要怎麼做呢?使用高速攝影機來解析運動選手落地的方式,讓他明白為何在經歷數百、數千次跳躍後,小小的傷害是如何累積成長期疼痛的,然後我們一起去修正這件事。
最後可能再交由彼拉提斯專長的物理治療師,重新訓練選手的核心穩定度,沒錯,其實有時候連國家代表對的選手也都會有核心問題。有了更好的核心力量,不只可以避免下次受傷,也可以幫助動力鍊的傳遞,讓表現更提升。
我對物理治療的願景,是希望每位物理治療師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自己擅長的領域去發揮,然後彼此好好合作,同時也和不同領域合作,發揮 1 + 1 大於 2 的價值!
合作撰寫:
好痛痛(粉絲頁連結)、陳嘉仁物理治療師 (專欄連結) (服務單位連結)
推薦一個給專業人士的運動傷害、治療、評估、訓練課程 (點此連結)
45 Com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