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Banner-封面-運動傷害-各種疼痛-酸痛-扭傷-醫療治療-運動訓練
  • 首頁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運動訓練搜尋器
  • 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專欄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專欄
    • 柔術醫師 – 林杏青復健科總醫師
    • 復健科+中醫 = 蔡育霖復健科總醫師
  • 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專欄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彼拉提斯訓練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專欄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專欄
  • 教練們的專欄
    • 丁政豪 運動防護員/教練的專欄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好痛痛粉絲頁
  • 關於好痛痛 | 好痛痛的服務項目
  • Privacy Policy
就靠運動來預防腦中風吧-中風-封面
2018-11-30 / 陳俊宇物理治療師腦中風專欄

靠運動來預防腦中風吧!簡介中風 (by 陳俊宇物理治療師)

好痛痛一天到晚在文章中、臉書粉絲頁上叫大家去運動,運動到底有什麼好處咧?運動不只可以讓你身材好讚讚、精神和體能都變好、還能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腦中風!為什麼是腦中風呢?我們請陳俊宇物理治療師來聊聊:

  1. 為何會發生腦中風?
  2. 哪些人比較容易中風?
  3. 腦中風的類型有哪些?
  4. 該如何透過運動預防中風?

 

腦中風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頭腦掌管了身體的一切能力,從呼吸、日常生活動作、說話、一直到理性的邏輯思考都要靠頭腦。包括頭腦在內的神經系統的運作會耗掉大量氧氣,所以非常需要血液,因此如果血液的供應出問題,那腦細胞很可能會損傷或是死亡。
腦中風簡單說,就是腦血管阻塞或是出血,使得某部分腦細胞損傷或死亡,身體失去一些功能,可能是肢體行動不便、某些部位癱瘓、言語表達障礙…等症狀。

 

誰容易腦中風?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家中長輩中風,覺得這件事還很遙遠。但是其實腦中風並不會等到你老了才找上門,其實在台灣有七分之一的腦中風患者是年輕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統計,腦中風的約佔總人口的六分之一那麼多,意思是全世界有超過10億人腦中風。根據台灣自己的統計,腦中風是台灣十大死因第四位。

如果你有以下特徵,那可能遇到腦中風的機率會高一些:
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抽菸、不運動、先天腦血管異常(例如動靜脈畸形或是動脈瘤)、心臟病、心律不整、頸動脈剝離、自體免疫疾病、凝血功能異常、生活壓力過大、懷孕內分泌異常、濫用毒品等等。

腦中風高危險因子-抽菸-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肥胖-膽固醇

 

中風的類型

腦中風大致可以分為主要兩大類,阻塞型與出血型。

(ㄧ) 阻塞型腦中風是因為血管阻塞造成,其中有兩種類型佔了約七成:

  1. 腦栓塞:因身體其他地方產生堵塞物,堵塞物隨著血液流進腦血管中,然後塞住。
  2. 腦血栓:因腦血管硬化狹窄而導致阻塞。

(二) 出血型腦中風主要是高血壓造成的血管破裂,佔中風患者約三成,:

  1. 腦內出血:血塊形成在腦組織內,使腦細胞受傷。
  2. 蜘蛛膜下腔出血: 出血部位主要在腦實質外,蜘蛛膜下腔內。

腦中風,蜘蛛網膜、蛛網膜、蜘蛛膜下出血

 

如何預防腦中風呢?

既然我們知道了腦中風的危險因子,那我們就可以針對自己可以做到的部分去減少中風機率。根據 Elsevier 研究橫跨23年(1990~2013)涵蓋188個國家的資料做綜合分析,有90.5%的中風因素是可以自己改善的,包括:

  1. 不要吸菸
  2. 均衡飲食,好的飲食可以控制體重、控制血糖
  3. 一週運動五次,每次30分鐘。透過運動可以改善血壓、體重
  4. 不要待在高鉛以及空氣污染區域

但也有一些是你難以改變的,例如膽固醇,膽固醇大部分是身體自己製造的,和飲食影響不大,所以不易改變。

所以不要抽菸不要抽菸不要抽菸不要抽菸
多吃蔬菜水果多吃蔬菜水果多吃蔬菜水果
培養運動習慣培養運動習慣培養運動習慣

好的,那我們該做哪些運動會比較好呢?

首先要瞭解到為何運動可以避免中風,那是因為適度運動可以減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並改善冠狀動脈的循環。而上述這些因素(高膽固醇、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都直接或間接與中風有關。

可是也要注意一件事情唷!那就是運動要循序漸進,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不要一次爆衝高強度運動,以為動越猛越好。突然提高運動強度太多,輕則酸痛、拉傷,重則可能讓你的心肺功能承受不住,更容易突然爆血管!

我會建議成年人每週至少 150 分鐘以上的中高強度運動,包括健走、太極拳、慢跑、游泳、打桌球等等都是很不錯的,而且團體運動還可以增進人際關係,社交心理健康對於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幫助!

記得一件事:運動不是在做功課,不是在交差了事,是在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也就是說你要運動到最大心跳的60%~85%,最好要覺得有點喘,喘的程度是在無法順暢說話,但是又不會覺得不舒服的程度。也可使用自覺用力係數來評估自己的能力(6~20分),中等強度就在12~13分。

自覺用力係數表

假如你年紀已大,而且沒有運動習慣,建議可以找有專業證照的運動教練來協助你。如果你有其他疾病,那建議找專業的醫生、物理治療師來幫你評估或設計運動菜單。這邊推薦林杏青醫師寫的運動前評估文章。

記得,運動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
我們下一篇將介紹中風的症狀,以及遇到中風該怎麼辦?如果自己或家人中風了,心理狀態上可以如何調整?

 

合作撰寫:

好痛痛(粉絲頁)、陳俊宇物理治療師(專欄連結) (粉絲頁連結)

 

好痛痛的課程頁面

 

找復健科診所、骨科診所、物理治療所、運動教練、運動課程的搜尋器

 

相關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十字韌帶、半月板與退化性關節炎 (by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

Next Post:

為什麼手術後要復健? (by 李冠頡物理治療師)

2 Commments

  1. kingbart123表示:
    2022-11-2916:36

    Great article Lot’s of information to Read…Great Keep Posting and update to People..Thanks
    okbet

    回覆
  2. baccaratsite表示:
    2023-01-0817:18

    Your writing is perfect and complete. baccaratsite However, I think it will be more wonderful if your post includes additional topics that I am thinking of. I have a lot of posts on my site similar to your topic.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once?

    回覆

快來留言唷~ 取消回覆

搜尋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的文章

Email 訂閱好痛痛的文章

輸入 Email 即可不錯過好痛痛的每篇文章唷~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專欄作者們 (復健科總醫師、物理治療師)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姚斯元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蔡育霖醫師的復健與針灸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丁政豪運動防護員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陳俊宇物理治療師腦中風專欄
  • 好痛痛再創作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
  • 劉伊珊物理治療師專欄
  • 辛依玲物理治療師
  • 許文彥復健科醫師專欄
  • 陳哲國職能治療師
  • 陳曉謙-運動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專欄
  • 柔術醫師 (林杏青復健科醫師)
  • 好痛痛

依照時間找好痛痛的文章

依照標籤 (tag) 找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文章

Redcord 紅繩懸吊 上肢 下肢 中樞神經 中醫 使用守則 儀器治療 公告 周邊神經 增生療法(prp、葡萄糖) 好痛痛自辦課程 姿勢 慢性疼痛 懷孕 (孕婦) 手腕手指 手麻腳麻 核心肌群 物理治療 生理知識 疼痛科學 睡眠 神經系統 肌肉 肌肉酸痛(痠痛) 肌腱 肩膀 脊椎 腳踝 膝蓋 自律神經 讀書心得感想 貼紮 跑步 軀幹 運動傷害 運動與訓練 運動醫學 醫療觀念 針灸 關節 韌帶 顱薦椎療法(CST) 顱薦系統 骨盆 髖

版權所有:引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email: EasePain.tw@gmail.com

隱私權與Cookie:此網站Google套件與WP套件可使用Cookie。繼續使用即表示你同意使用Cookie。 Cookie 政策
© 2023 好痛痛 Blog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醫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