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Banner-封面-運動傷害-各種疼痛-酸痛-扭傷-醫療治療-運動訓練
  • 首頁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運動訓練搜尋器
  • 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專欄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專欄
    • 柔術醫師 – 林杏青復健科總醫師
    • 復健科+中醫 = 蔡育霖復健科總醫師
  • 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專欄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彼拉提斯訓練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專欄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專欄
  • 教練們的專欄
    • 丁政豪 運動防護員/教練的專欄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好痛痛粉絲頁
  • 關於好痛痛 | 好痛痛的服務項目
  • Privacy Policy
運動醫學、隊醫、棒球,王凱平醫師
2019-12-14 / 王凱平醫師專欄

那些當隊醫的日子 (by 王凱平醫師)

回想起來為什麼會投入運動醫學呢?大概是因為從小就喜歡看棒球吧,我是從職棒第二年就開始看比賽的老球迷。你有聽過時報鷹、俊國熊嗎?沒有嗎?告訴你,他們加入的時候我都已經看球兩年了!對,就是這麼老!

一路以來,以前支持的味全龍解散,跟著張泰山、葉君璋轉而支持興農牛;後來在台中讀了醫科,聽了N次的「又是高志綱」和「雖敗猶榮」,吃了不知道多少次鍋貼和泡菜;後來考過了兩張中西醫執照當上醫師,沒想到連選工作都和棒球有關。

當醫生後最開始我是在中壢的一間診所服務。原本打算照規定受聘滿兩年後,就回台北開一間診所養老、看棒球。就在準備回天龍國之前,接到了壢新醫院開的缺。其實我原本很猶豫,甚至跑去找恩主公擲茭。但因為環境確實不錯,而且「他們和 Lamingo 桃猿隊有簽約」,所以我就不顧恩主公擲茭的結果跑去壢新醫院,還厚著臉皮去運動醫學中心問有沒有缺中醫師。結果很幸運地被接受,還被派去球場巡診,這段轉折過了那麼多年想到還會笑。

林智勝 vs 陳金鋒

第一次去球場巡診的時候,我裝得很鎮定,試著表現出很專業的樣子(其實我真的很專業)。就在我聽著球隊的防護員的導覽時,一位高大、帶著笑容的球員走過來,很熱情地對我點頭,握手說到:「醫生你好你好,我是陳金鋒。」

我眼睛看著他,心中OS:「屁啦……你是大師兄(林智勝)吧!」

看了那麼多年的球,這是我和大師兄的第一次接觸。當時腦袋真的有點斷線,所有可以回應的正經話、玩笑話都像是卡在喉嚨中的石頭:「呃….你應該是…..」

「哈哈哈,沒有啦,醫生,我是林智勝!」好險大師兄讓我安全下莊,不然還真的有點尷尬!

和 Lamingo 合作的這段時間,我除了醫治球隊的選手,還要和球隊的運動防護員、教練等等保持溝通,讓大家即時瞭解每位選手的狀況。這個團隊運作的模式基本上是以「球隊的防護員」和「醫院的個案管理師」作為對話的窗口。

選手一旦發生問題需要就醫,防護員就會通報管理師,由管理師聯繫安排最即時的適當就醫管道。就醫後,醫師的診斷、處置狀況、需要球團方面配合的事項,都會再統一由管理師回覆給防護員,再轉知隊上防護團隊、教練與管理層。反過來,若球員在外地接受了診療,防護員也需要將整體狀況回報給管理師,再轉知醫療團以掌握選手健康情況。

除了選手的醫療,我們也需要支援球場醫務站。一般來說,比賽期間給觀眾的醫務站是由護理師、運動傷害防護員或物理治療師輪值的。但在人手不足的時候,例如去年的某個連假期間,醫生也會加入輪值。

如果沒有太多意外事故,輪值球場其實會讓人覺得時間漫長,因為醫務站看不到 Lamigirls。尤其是週日,因為球場通常從中午過後就開始有活動,而比賽會一路到晚上9點、10點,因此需要支援的時間特別長。偏偏我就是值到這一班!

但是,人生中最厲害的就是這個但是,人在旺的時候什麼都碰得到!跌倒、擦傷、選手脫臼都來也就罷了,中間居然有一對夫妻過來問「有沒有羊水試紙?」拜託太太你懷孕36、7 週,在家附近散步會比來球場好得多呀!

想出門的話在家附近散散步不好嗎?我們還真的沒想過在球場會有羊水試紙的需求。如果在這裡破水、要生了,我可能比妳更緊張,因為我上次接生是實習時後的事了啊啊啊!後來請她先密切觀察,有需要的時候可直接在我們這裡搭救護車送醫。

國家隊隊醫

除了職業隊的醫療工作,我也擔任過國家隊隊醫。曾有朋友問:隊醫可以到處旅行,是不是滿爽的?

如果你覺得出國就算旅行的話是沒錯啦!但是你知道嗎?通常要舉辦國際賽事就要很大的場地,要很大的場地就不太會在熱鬧的觀光區,反而常在沒人想去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出隊時,全隊幾百人的醫療就依靠這最多數十人的醫療團,這種24小時的無形責任,讓人雖然可以短暫偷閒,但很難有真正的玩樂。

隨隊時到底會發生什麼狀況?記得運氣比較差的一次是在仁川亞運的女子足球項目中,對韓國隊的比賽。開賽沒三分鐘,我們的選手就被韓國隊從後面頂到膝蓋放倒了。經評估過膝關節有受傷不適合回到場上,但沒有立即的危害,所以我們決定等比賽後再送醫。結果比賽結束的哨音才剛響,我們的前鋒突然倒地!我和防護員趕快衝上場了解狀況,當下判斷是過度換氣,而且疑似有「呼吸性鹼中毒」的現象,結果這位前鋒和剛才那位膝蓋受傷的選手,就一前一後一起送醫了。就這樣開場一個、結束一個,我們衝上場的畫面還上當地媒體。

比賽後回到選手村,重頭戲才登場。我們要處理選手各種的疼痛、傷害,有時候會需要開立內服藥。遇到選手狀況比較多,人手不足的狀況下,醫生有時也要協助一些防護的工作。

其實出了國就是這樣,沒有真正的上下班分別,團隊中的各科醫師、各個職務都需要互相照應,沒辦法分太清。有一次團隊中有家庭醫學科醫師,大家都樂得把內科開藥的病人交給他,而且還能幫忙解決一些傳染性疾病的管控,所以說不是只有骨科、復健科、中醫科才能在賽事中派上用場!

雖然說沒辦法真正「旅遊」,但是當隨隊醫師還是有很多樂趣。喜歡品嚐在地美食如我,就能藉機吃到很多國家有趣又好吃的食物,例如:韓國仁川最好吃的韓式炸雞,讓我排隊排了20分鐘;還有另一間俄國人在「土庫曼」開的牛排館,也讓我回味再三!關於吃住,隊醫中還流傳著一個傳說,某屆東亞運由澳門主辦,不只沒另外蓋選手村,直接設在5星級飯店裡,還發Coupon讓大家在飯店內用餐,用不完還可以換伴手禮!沒跟上時代真的是恨自己出生太晚啊!

那樣怎麼成為國家隊隊醫呢?

一般來說要擔任隊醫,你當然得在運動醫學的相關領域,目前主要是:復健、骨科、中醫,有一些比較突出的表現,接著透過各個主責單位的招募才有機會擔任隨隊醫師。通常國際賽事是由該項運動的協會,或是中華奧會的醫學委員會進行醫療團隊的籌備,所以隨隊醫師也是由他們找的。

在以前這些招募並沒有明確的資格標準,也不一定有公開的訊息。大型賽事例如:亞奧運、世大運會有比較完整的機制,但小型賽事就有點像是師徒制或學長學弟制。例如我個人第一次去擔任隊醫是在一個比較小規模的綜合型國際賽,其實就真的是在過年期間接到了一通前輩的電話問我有沒有意願,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下來,就這樣打開了隊醫之門。

會有這樣的狀況是有原因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其實隨隊醫師並沒有好的報酬,大家比較是為了榮譽和喜愛運動而去的。大環境沒有這麼大的需求,願意當隨隊醫師的人就沒有那麼多,所以產生這樣私底下推薦、介紹的機制,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基本上還是有個「先有小比賽的經歷,才能到大比賽」的原則在。但這樣的制度長期下來還是會有一些問題的,而且隨著大環境的發展,願意投入這個領域的醫師也逐漸增加,開始需要有一套相對明確的養成、遴選機制。

近三年來,一些隊醫前輩合力推動了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 (TASM),也建立了運動醫學專科醫師的養成制度。這一批新生代的運動醫學專科醫師除了有前面提過的復健科、骨科、中醫科之外,還包含了家庭醫學科、婦產科、神經內科、甚至是小兒科醫師!後面這些科別的醫師其實都是運動員會有特殊需求,但過去非常欠缺的人才。

對於這些已經有了運動醫學專業的醫師,在制度中還安排大家從去國內小型賽事開始累積場邊經驗,再逐步到國內大型賽事和國際賽。明年的夏天,東京奧運將在鄰近的日本展開,希望在這一年的時間內,台灣可以產出第二批運動醫學專科醫師,以及更好的制度與環境。也希望大家在注意每位選手之餘,也能多認識一下他們的健康後盾:運動醫學團隊。

合作撰寫:

好痛痛(粉絲頁)、王凱平醫師(專欄連結) (粉絲頁) (部落格)

找醫生、治療師、運動教練的搜尋器

好痛痛的運動傷害書籍,集結 2 位醫師、6 位物理治療師、2 位運動教練一起教你如何預防/處理運動傷害 (博客來連結) (誠品連結)

相關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如何規劃小朋友們的運動? (by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

Next Post:

棒球物理治療課程 by 姚斯元物理治療師 (已取消,未來擇日舉辦)

3 Commments

  1. James表示:
    2021-08-0711:22

    Here at Leslie’s Pugsland Breeder, Our beautiful fawn pug has given birth to 4 healthy Pug puppies.
    She is our beloved family dog and this is her 1st litter.
    Both mum and dad are AKC registered with 5 gen pedigree certificate. Both from Top Champion bloodlines.Mum and Dad can be seen. Puppies have been wormed weeks 2,4,6,8 and will have had a flea preventative treatment before leaving us.
    They will have their vet check, 1st vaccinations and microchip.
    To view all available puppies and recent pictures, Search us in google as LESLIE’S PUGSLAND BREEDER or click on our website link bellow : https://pugslandbreeder.company.com/

    回覆
  2. slotsite表示:
    2022-08-2712:17

    I’ve been looking for photos and articles on this topic over the past few days due to a school assignment, slotsite and I’m really happy to find a post with the material I was looking for! I bookmark and will come often! Thanks 😀

    回覆
  3. majorsite表示:
    2022-11-0510:23

    As I am looking at your writing, majorsite I regret being unable to do outdoor activities due to Corona 19, and I miss my old daily life. If you also miss the daily life of those days, would you please visit my site once? My site is a site where I post about photos and daily life when I was free.

    回覆

快來留言唷~ 取消回覆

搜尋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的文章

Email 訂閱好痛痛的文章

輸入 Email 即可不錯過好痛痛的每篇文章唷~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專欄作者們 (復健科總醫師、物理治療師)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姚斯元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蔡育霖醫師的復健與針灸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丁政豪運動防護員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陳俊宇物理治療師腦中風專欄
  • 好痛痛再創作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
  • 劉伊珊物理治療師專欄
  • 辛依玲物理治療師
  • 許文彥復健科醫師專欄
  • 陳哲國職能治療師
  • 陳曉謙-運動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專欄
  • 柔術醫師 (林杏青復健科醫師)
  • 好痛痛

依照時間找好痛痛的文章

依照標籤 (tag) 找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文章

Redcord 紅繩懸吊 上肢 下肢 中樞神經 中醫 使用守則 儀器治療 公告 周邊神經 增生療法(prp、葡萄糖) 好痛痛自辦課程 姿勢 慢性疼痛 懷孕 (孕婦) 手腕手指 手麻腳麻 核心肌群 物理治療 生理知識 疼痛科學 睡眠 神經系統 肌肉 肌肉酸痛(痠痛) 肌腱 肩膀 脊椎 腳踝 膝蓋 自律神經 讀書心得感想 貼紮 跑步 軀幹 運動傷害 運動與訓練 運動醫學 醫療觀念 針灸 關節 韌帶 顱薦椎療法(CST) 顱薦系統 骨盆 髖

版權所有:引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email: EasePain.tw@gmail.com

隱私權與Cookie:此網站Google套件與WP套件可使用Cookie。繼續使用即表示你同意使用Cookie。 Cookie 政策
© 2023 好痛痛 Blog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醫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