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Banner-封面-運動傷害-各種疼痛-酸痛-扭傷-醫療治療-運動訓練
  • 首頁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運動訓練搜尋器
  • 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專欄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專欄
    • 柔術醫師 – 林杏青復健科總醫師
    • 復健科+中醫 = 蔡育霖復健科總醫師
  • 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專欄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彼拉提斯訓練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專欄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專欄
  • 教練們的專欄
    • 丁政豪 運動防護員/教練的專欄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好痛痛粉絲頁
  • 關於好痛痛 | 好痛痛的服務項目
  • Privacy Policy
運動傷害是怎麼發生的-封面
2019-12-14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衰毛的運動傷害怎麼發生的? (by 槓鈴骨科-陳彥志醫師)

當討論到運動傷害發生的原因時,大部分會說姿勢問題、意外原因、過度疲勞、肌肉失衡等等。不過就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運氣才發生的,這是什麼意思呢?

很多事情是運氣的總和,就像是最近很紅的國運籤的新聞一樣,怎麼抽就是抽不到好籤。我們舉一個打籃球紐斷腳的例子,你就會很明白。

小明的衰毛受傷故事

小明是一個業餘籃球選手,有時候下班和週末會去練球、比賽。但小明從小到大一直沒有一個厲害的教練去教他如何正確的跳躍和落地,因為膝蓋習慣性內夾,所以有比較高的機率膝蓋受傷,但目前運氣都很好,不打緊。但是受傷風險已經先亮一個燈。

小明因為最近公司加班特別疲勞,但是週末的比賽他還是拖著疲累的身心上場,因為他是球隊的王牌。

比賽中小明轉身過人、背後運球、墊步上籃,總共閃過三個人,隊友的空檔完全不放在眼裡,因為他是王牌。在空中時補防的人撲上了小明犯規,不過小明還是把球拋進了。小明在空中試圖保持穩定來落地,但是落地的瞬間小明的右腳膝蓋習慣性內夾,但是腳掌向外翻。好死不死本以為球不會進的隊友來衝搶籃板,從側面撞上了小明的膝蓋。

「啪擦」小明十字韌帶斷裂。

從這個小故事可以看到,一個運動傷害發生的過程,是有很多事件剛好一起同時發生。有些是我們能控制的,有些不是。不能控制的例如有比賽場地的狀況、隊友給不給力、賽程等等,但是還是有很多東西是我們能夠好好控制,去避免傷害發生的,例如盡力保持好自己的體能狀態、學習正確的運動方式、穿適合的運動服裝、好的飲食控制等等。

膝蓋習慣內夾是一個受傷風險

錯誤的落地動作模式中最常見的,就是膝蓋往內夾(往內扣),而為什麼人的膝蓋會往內夾呢?常見的原因是髖關節、踝關節、肌力無法完整緩衝你的落地對身體帶來的衝擊,膝蓋所做出來的一種本能保護機制。然而這個機制會犧牲韌帶的安全性。

除了跳躍的落地,膝蓋往內夾這件事也常見於深蹲、硬舉等需要膝蓋彎曲的動作中。除了剛剛提到髖關節、踝關節、肌力問題,也可能和扁平足或核心肌群有關係。如果內夾的情形無法自己控制,那可能要找專業的教練來幫你找出原因以及制定運練計畫。如果還包含疼痛的問題,那就需要醫生和物理治療師的幫助了。

膝蓋內夾、膝蓋外翻、深蹲
圖片來源:https://barbend.com/how-to-prevent-knee-valgus/

那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降低跳躍落地後十字韌帶受傷的風險呢?最基礎的可以從練習深蹲開始,接下來分腿蹲、側蹲、增強式跳躍訓練、落地訓練、落地後方向跑,透過「正確的」鍛練肌力、學習落地動作模式,可以降低韌帶被過度拉扯的機會。

另外也可以進行不穩定的平面訓練,可以加強平衡和緊急狀況時的控制力。讓運動員就算在比賽中發生危險的落地狀況,還是有機會能夠靠肌力去讓這個動作變成可控制的。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

  1. 運動傷害促成的原因非常多,包括身體構造、身心狀況、運動習慣、姿勢、飲食、場地狀況、運氣….等等。
  2. 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有些沒辦法,但你可以把可控制的部分盡力做好。
  3. 你有時候會需要專業的教練幫你調整運動姿勢,可以降低受傷風險。
  4. 如果運動過程有發生疼痛,建議去找專業的醫生和物理治療師。

最後我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我是陳彥志醫師,我熱愛肌力體能訓練,也挑戰斯巴達路跑和混合健身訓練。我是一位投入運動醫學的骨科醫師,我認為投入運動醫學一定要去瞭解運動和訓練,因為這樣才會知道運動的人是怎麼受傷的,以及復原後如何幫助他們避免下次傷害。未來我會在好痛痛這裡的專欄寫更多運動和訓練的文章,我們下次見!

對了,這個週日(2019/02/17) 槓鈴骨科陳彥志醫師會在悍草訓練的開幕上面演講唷!

合作撰寫:

好痛痛(粉絲頁)、陳彥志骨科醫師(槓鈴骨科-悍草醫師專欄) (陳醫師粉絲頁) (悍草訓練粉絲頁)

陳彥志醫師的亞健康族群、銀髮族運動講座

好痛痛做的醫療、運動搜尋器

好痛痛的運動傷害書籍,集結 2 位醫師、6 位物理治療師、2 位運動教練一起教你如何預防/處理運動傷害 (博客來連結) (誠品連結)

相關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好的暖身和伸展帶你上天堂? (by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

Next Post:

椎間盤突出的原因與治療 (by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

快來留言唷~ 取消回覆

搜尋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的文章

Email 訂閱好痛痛的文章

輸入 Email 即可不錯過好痛痛的每篇文章唷~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專欄作者們 (復健科總醫師、物理治療師)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姚斯元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蔡育霖醫師的復健與針灸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丁政豪運動防護員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陳俊宇物理治療師腦中風專欄
  • 好痛痛再創作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
  • 劉伊珊物理治療師專欄
  • 辛依玲物理治療師
  • 許文彥復健科醫師專欄
  • 陳哲國職能治療師
  • 柔術醫師 (林杏青復健科醫師)
  • 好痛痛

依照時間找好痛痛的文章

依照標籤 (tag) 找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文章

Redcord 紅繩懸吊 上肢 下肢 中樞神經 中醫 使用守則 儀器治療 公告 周邊神經 增生療法(prp、葡萄糖) 好痛痛自辦課程 姿勢 慢性疼痛 懷孕 (孕婦) 手腕手指 手麻腳麻 核心肌群 物理治療 生理知識 疼痛科學 睡眠 神經系統 肌肉 肌肉酸痛(痠痛) 肌腱 肩膀 脊椎 腳踝 膝蓋 自律神經 讀書心得感想 貼紮 跑步 軀幹 運動傷害 運動與訓練 運動醫學 醫療觀念 針灸 關節 韌帶 顱薦椎療法(CST) 顱薦系統 骨盆 髖

版權所有:引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email: EasePain.tw@gmail.com

隱私權與Cookie:此網站Google套件與WP套件可使用Cookie。繼續使用即表示你同意使用Cookie。 Cookie 政策
© 2021 好痛痛 Blog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醫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