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Banner-封面-運動傷害-各種疼痛-酸痛-扭傷-醫療治療-運動訓練
  • 首頁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運動訓練搜尋器
  • 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專欄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專欄
    • 柔術醫師 – 林杏青復健科總醫師
    • 復健科+中醫 = 蔡育霖復健科總醫師
  • 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專欄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彼拉提斯訓練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專欄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專欄
  • 教練們的專欄
    • 丁政豪 運動防護員/教練的專欄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好痛痛粉絲頁
  • 關於好痛痛 | 好痛痛的服務項目
  • Privacy Policy
夾脛症-小腿骨頭痛-跑步腳痛-馬拉松-脛骨痛-小腿痛-腳痛
2019-12-14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

夾脛症,小腿骨頭痛 (by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

喜歡跑步的人、或是大量運動的人,很多都遇過小腿疼痛的問題,尤其是小腿骨頭(脛骨)內側。通常發生在開始運動一段時間後,或是運動完之後也會痛。這類疼痛有可能是夾脛症,嚴重的話甚至可能演變成疲勞性骨折。
p.s. 通常熱身的時候還不會痛。

夾脛症形成的原因

夾脛症又叫作「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主要是因為過度運動,或是下肢運動方式不對,肌肉反覆拉扯小腿骨頭(脛骨)的骨膜,造成骨頭受傷。一般來說骨頭的恢復能力都蠻好的,但是運動狂熱愛好者常常不讓骨頭有休息恢復的時間,傷害不斷累積下去有可能會發展成疲勞性骨折。

疲勞性骨折(stress fracture)指的是骨頭長時間沒有適度的休息,承受不了反覆的壓力,造成骨頭上出現小裂痕。疲勞性骨折雖然不會造成骨頭移位,但只要運動稍微激烈或是強度增加,便會出現劇烈的疼痛,痛到根本無法運動。

由於骨頭的小裂痕在X光檢查不容易被發現,若高度懷疑,通常會需要更精密的骨骼掃描(bone scan)或核磁共振(MRI)才能確診。

疲勞性骨折-小腿痛-脛骨骨折
疲勞性骨折圖片來源:http://www.radiologyassistant.nl/en/p4615feaee7e0a/stress-fractures.html
圖片由安德復復健專科診所提供

過度運動還蠻好理解的,那什麼是下肢運動方式不對呢?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看,認為可能性有兩種,一種是跑步或運動的過程中緩衝做得不夠好,讓小腿吃掉太多的衝擊力。例如跑步的時候習慣以腳跟著地,這樣的話腳掌就沒辦法幫忙分攤來自地面的力量,不僅對小腿比較不好,也對膝蓋比較不好。第二種可能是認為運動或跑步時,雙腳或雙腿習慣往內轉,也就是足內旋或髖內轉,也會增加脛骨的壓力。

夾脛症-脛骨-小腿骨頭-切面
圖片引用自 Gaeta et al.,2005,圖片由安德復復健專科診所提供

上圖A: 健康跑者的脛骨CT橫切面 B:健康跑者正常吸收緩衝(白點) C:夾脛症跑者的脛骨出現類似骨質疏鬆的黑點 D: 夾脛症跑者的脛骨出現更多類似骨質疏鬆的黑色區塊。

從圖片可以看到,健康的脛骨被過度拉扯後,骨頭會出現損傷,在影像上出現類似骨質疏鬆的影像,等到有夾脛症症狀時已經累積更大片的骨質損傷區塊。

夾脛症的治療與建議

看醫生、做治療,主要還是要讓小腿休息,但是這不是叫你要全身都不運動,你還是應該要去做其他的運動和訓練,只是不要讓小腿太操。然後檢查是否有運動姿勢上的問題,找物理治療師或教練來改善運動問題。基本上訓練以及休息的平衡拿捏,是運動選手與運動愛好者一輩子的功課,只要你還在運動的話。

夾脛症的治療,醫師可以透過電療、熱療等儀器來達到止痛、讓循環變好的功效,讓組織好好休息、復原。比較積極的個案可能會選擇自費的治療雙管齊下,就可以選擇震波治療或增生治療,可以透過徒手治療放鬆緊繃的肌肉組織或是動作治療調整運動的動作姿勢。

夾脛症圖片https://www.orthobullets.com/knee-and-sports/3108/tibial-stress-syndrome-shin-splints,由安德復復健專科診所提供

疲勞性骨折的原則與夾脛症相同,就是需要讓受傷的骨頭休息至少8周,然後循序漸進的訓練。

合作撰寫:

好痛痛(粉絲頁)、賴冠帆物理治療師(專欄連結) (服務的診所連結)

找醫生、物理治療師、運動教練的搜尋器

註:封面圖案使用 CC-by NC-ND 2.0 授權圖片

“D in Nyack”by rxla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ND 2.0

好痛痛的運動傷害書籍,集結 2 位醫師、6 位物理治療師、2 位運動教練一起教你如何預防/處理運動傷害 (博客來連結) (誠品連結)

相關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你的身體做對了嗎?簡介矯正運動 (by 陳彥志骨科醫師)

Next Post:

磨牙牙,可能讓你臉變壯 (by 劉育銓物理治療師)

4 Commments

  1. 德國黑螞蟻 ptt表示:
    2022-06-0121:55

    gdsgasgdsasgdasdg 犀利士ptt

    回覆
  2. 樂威壯口溶錠表示:
    2022-06-0121:56

    fsajkfljslfksa 日本藤素

    回覆
  3. 服用威而鋼心得表示:
    2022-06-0121:56

    藤素

    回覆
  4. 必利吉表示:
    2022-06-0121:57

    gdsgdsagsag goodman增大丸

    回覆

對 必利吉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搜尋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的文章

Email 訂閱好痛痛的文章

輸入 Email 即可不錯過好痛痛的每篇文章唷~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專欄作者們 (復健科總醫師、物理治療師)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姚斯元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蔡育霖醫師的復健與針灸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丁政豪運動防護員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陳俊宇物理治療師腦中風專欄
  • 好痛痛再創作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
  • 劉伊珊物理治療師專欄
  • 辛依玲物理治療師
  • 許文彥復健科醫師專欄
  • 陳哲國職能治療師
  • 陳曉謙-運動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專欄
  • 柔術醫師 (林杏青復健科醫師)
  • 好痛痛

依照時間找好痛痛的文章

依照標籤 (tag) 找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文章

Redcord 紅繩懸吊 上肢 下肢 中樞神經 中醫 使用守則 儀器治療 公告 周邊神經 增生療法(prp、葡萄糖) 好痛痛自辦課程 姿勢 慢性疼痛 懷孕 (孕婦) 手腕手指 手麻腳麻 核心肌群 物理治療 生理知識 疼痛科學 睡眠 神經系統 肌肉 肌肉酸痛(痠痛) 肌腱 肩膀 脊椎 腳踝 膝蓋 自律神經 讀書心得感想 貼紮 跑步 軀幹 運動傷害 運動與訓練 運動醫學 醫療觀念 針灸 關節 韌帶 顱薦椎療法(CST) 顱薦系統 骨盆 髖

版權所有:引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email: EasePain.tw@gmail.com

隱私權與Cookie:此網站Google套件與WP套件可使用Cookie。繼續使用即表示你同意使用Cookie。 Cookie 政策
© 2022 好痛痛 Blog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醫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