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手術後要復健? (by 李冠頡物理治療師)
手術後復健是復健科和物理治療裡面很重要的一個領域,同時也是很需要跨科別溝通的一個醫療項目。李冠頡物理治療師來和大家聊聊手術後身體會發生什麼事,以及為何手術後要做物理治療來復健。
身體不動會生鏽
在談手術之前,我們先來聊聊人體一個很重要的特性,那就是如果身體的關節、肌肉不去用它,久了他可能就會活動範圍變少。很像摩托車放太久就很難發動那種樣子。
關節外面有一層一層的結締組織把關節包起來變成關節囊,如果關節長期不活動的話(長期制動),關節囊層層的結締組織會變短,讓關節本身不好活動。另外長期缺乏活動,肌肉也會因為肌節數目變少、長度變短,肌肉變得緊繃、收縮、彈性變差,不利關節活動。
一層一層的結締組織形成關節囊
手術後身體的復原
當你的身體無法靠自己的能力去修復時,或是有東西需要被移除時,例如腫瘤,我們會動手術來幫助病患改善身體狀況。手術後身體會開始自我修復,這時候有很多事情會同時發生:
1, 組織方向性的紊亂
身體很多組織都有方向性來應付活動時產生的壓力或張力,如果手術後如果長期不動,會缺乏力量來告訴組織應該要往哪個方向長,很有可能讓新長出來的組織排列很亂,難以伸展。很典型的例子就是關節囊內的膠原蛋白,這些膠原蛋白可以讓骨頭在正確的軌道裡活動。如果膠原蛋白的方向亂了,就會影響到關節的活動。
上圖為韌帶(一種結締組織)受傷後亂長的影響,來源https://www.nuccaspinalcare.com/about-nucca/
2, 組織沾黏在一塊
沾黏是受傷、手術後常見的問題之一。簡單說,就是身體組織在修復的過程中,把不該黏在一起的組織黏在一起了。沾黏會造成很多問題,常見的例如腹部手術後腸道阻塞。但今天我會把重點放在物理治療常處理的肌肉、骨骼、關節的沾黏。
因為原本可以滑來滑去的組織們黏在一起,會讓你的活動角度受限。而且組織的方向也會混亂。
3, 骨質密度下降
壓力和拉力會影像到骨頭裡骨小樑的排列,越運動、有越多力量的衝擊與拉扯,骨頭長得越好!相反的,手術後長期休養不動的話,骨頭的密度會下降。這種現象對老人負面影響更大,老人本來就更容易骨質疏鬆了,很容易一個不小心跌倒就骨折,骨折復原過程又都不動了話,骨頭就越鬆,越鬆下次就越容易摔斷。
4, 水腫
四肢末梢,尤其是下肢,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幫浦效應可以幫助血液循環。如果太久沒動,沒有肌肉幫浦幫忙把血液、組織液循環起來,一直堆積在手術復原的地方,就會是一個腫。
手術後復健(物理治療)
上面說的那些原因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手術後復健來幫助身體回到生活所需的功能。我來舉一個例子:
我有一位病患是因為跌倒造成小腿外側靠近腳踝那邊骨折,也就是腓骨靠近腳踝的地方。其實骨折是各種傷害中比較好的一種,因為你的骨頭有很好的復原能力,雖然說骨折聽起來有點可怕,畢竟骨頭那麼硬都折斷了。
示意圖,非當事人 (剛好找到一樣的部位XD, CC0 image)
由於長期固定的關係,我發現她腳踝變得不太能動、左腿肌力下降非常多,不利日常活動,而且有足弓塌陷的現象,簡單說就是變成扁平足。為了保護受傷的左腳,身體會本能的把重心移到右邊去,改變走路的方式,也就是步態,有可能引發其他問題。也因為這次受傷以及復原的過程,身體的平衡能力、本體感覺*變差,有可能增加未來跌倒的風險。另外也有水腫的現象。
*註:本體感覺的意思,是閉起眼睛後,身體仍然可以知道肢體所在的位置,並且依靠肌肉身長、縮短、觸覺等等方式去做各種反應。
在仔細檢查後,我為她量身定制的手術後復健計畫如下:
1, 我認為首先得處理腫起來這件事,所以可以利用淋巴引流、肌內效貼布等方法幫助水腫內的組織液回流。
2, 水腫狀況變好後,我們先來解決腳踝活動的問題,先透過關節鬆動術來改善關節卡住這件事。接著加強腳踝被動以及主動的活動度。意思是我用手去凹她腳踝,她的腳踝要能夠動,這是被動的部分。而她也要能靠自己的肌肉主動使腳踝動來動去,這是主動的部分。
3, 腳踝能夠動了之後,我們便可以去解決腿部肌肉變弱的問題,改善足弓塌陷、左腿肌肉萎縮,同時訓練本體感覺,讓病患不只恢復生活功能,更能預防下次受傷。訓練菜單如下:
- 用 Kinetic Control 技術來訓練脛前肌、脛後肌的控制能力,接著訓練足底的肌肉。搭配貼紮來重建足弓。
- 針對左腿的臀大肌、臀中肌、股四頭肌(大腿肌肉)、小腿後肌群做肌力訓練。
- 用平衡墊來訓練身體的平衡能力和本體感覺。
該位患者只經過兩個禮拜共四次的治療,就讓原本不能動的腳踝恢復正常活動範圍,左腳可以單腳站超過30秒,在不需要器具幫忙下可以走路超過十分鐘。可以恢復生活需求、回到工作崗位上。但是還是需要持續的身體控制與肌肉訓練。
其實這不是我的功勞,我非常感謝她的手術醫師說當左腳可以承受一些重量後,就去做物理治療來手術後復健。以免因為受傷的那隻腳長期不使用,不只肌肉變差、控制能力變差、活動角度變差,骨質密度也會變差,成為再次受傷的風險因子。
除了手術醫師,病患自己的功勞也很大,每次治療結束後我都會給她回家作業,她都有確實完成在家中的復健課表。
合作撰寫:
Why couldn’t I have the same or similar opinions as you? T^T I hope you also visit my blog and give us a good opinion. majorsite
I really appreciate to read this blog it is very helpful and very efficiently written information. My site :
okbet philippines
When I read an article on this topic, casinosite the first thought was profound and difficult, and I wondered if others could understand.. My site has a discussion board for articles and photos similar to this topic. Could you please visit me when you have time to discuss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