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Banner-封面-運動傷害-各種疼痛-酸痛-扭傷-醫療治療-運動訓練
  • 首頁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運動訓練搜尋器
  • 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專欄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專欄
    • 柔術醫師 – 林杏青復健科總醫師
    • 復健科+中醫 = 蔡育霖復健科總醫師
  • 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專欄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彼拉提斯訓練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專欄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專欄
  • 教練們的專欄
    • 丁政豪 運動防護員/教練的專欄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好痛痛粉絲頁
  • 關於好痛痛 | 好痛痛的服務項目
  • Privacy Policy
運動傷害-運動受傷-好痛痛-復原-回的賽場-復健
2018-05-21 / 柔術醫師 (林杏青復健科醫師)

運動受傷復原後,怎樣才可以回到賽場上?(by 柔術醫師專欄:林杏青復健科總醫師)

人在江湖,哪有不挨刀?
出去運動,總會不小心受傷。

運動傷害後除了就醫問題、治療問題外,最常見的就是「我可以回到場上了嗎?」

為了回答這個近乎大哉問的問題,我們可以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醫生如何判斷你是否可以回到球場、賽場上?
第二個部分是:一般民眾有沒有能簡單自我檢查的方法?

醫生如何判斷運動傷害復原後能否回到球場、賽場上?

首先我們得先定義一下,專業運動員的部分說的是回到比賽中盡全力比賽,而非單單只是上場練習。人在盡全力奮戰時,身心狀態是特別的。大腦會一心一意想要獲勝,腎上腺素提高,情緒激動,心臟和肺、肌肉、血液、神經都在高檔衝刺著。

因此一個完整的運動醫療團隊,必須包含醫生、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等等,有些甚至包含心理諮商的部分。

運動傷害-運動受傷-復原-復健-回到球場-回到賽場

圖片改自:聖鬥士星矢

假設你是一位運動員,以下將介紹醫生如何評估一個專業的運動選手是否可以回到賽場上,基本上不同運動族群會有不同的評估方式,但大方向上醫生會用三個層面來評估你是否可以離開傷兵名單:

 

1, 了解運動員健康狀況

a, 評估性別、年齡、內分泌狀態、組織修復程度。

b, 評估你受傷以來的症狀表現,看看受傷的部位是否有越來越好的趨勢。

c, 瞭解你的疾病史、受傷史。

d, 理學檢查,看看你的力量、關節或動角度是否有健康時候的 70% 以上。檢查患部是否有腫脹、疼痛、積水等問題。假如你是腳受傷,那受傷復原的那隻腳和健康的那隻腳在各方面是否夠靠近。

e, 影像檢查和抽血檢查,以客觀的影像和數據來看你的健康狀況。

f, 心理狀態,常見的問題是對於受傷的恐懼。

g, 傷害的潛在嚴重性。有些傷害在短期與長期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因此,拳擊賽的組織經常規定被KO的話必須禁賽28天,而第二次KO則要等三個月才能再次比賽。

 

2, 評估風險

a, 評估受傷的部位和運動項目的風險關聯性。例如手受傷對男優、拳擊手、足球員的影響都不一樣。

b, 就算是同一個運動,打不同位置著重的身體部位也不一樣。球場上不同位置容易受傷的地方不一樣,就像LOL打下路AD CARRY點右鍵右手很酸,打中路左手接計左手抽筋!(電競也是一種運動!)

c, 受傷的是不是你的慣用側,以及比賽的等級也都會有差別。

d, 你是否有佩戴帥帥的 +9 護具來保護受傷剛復原的部位。

 

3, 其他參考項目

a, 時機:例如是季後賽嗎?是湘北 vs 山王工業嗎?值得冒這個風險嗎?還是要等復原更好再上場呢?

灌籃高手-我只有現在啊-運動傷害-運動受傷-櫻木花道

圖片來自:灌籃高手

b, 利益壓力與運動表現。這很現實,運動員需要靠成績來吃飯,你願意為表現、成績冒多大的風險與承受多少壓力?

c, 是否因為其他藥物而暫時掩蓋了傷勢的症狀?

d, 吉來吉去的訴訟問題。醫生也怕被運動員告,所以雙方的溝通很重要,醫療方需盡到各種風險告知的義務。而運動員也需要知道每個決定都有他的風險在。

 

如果你不是專業運動員呢?

那假如你不是運動員,沒有專業的醫療團隊幫你評估估,而且你也不是要回到運動場上和人廝殺,那有什麼是能夠簡單自我評估的呢?

其實是可以的,我們以膝蓋為例子,假設你膝蓋受傷的話,我們可以參考與改編 Knee Outcome Survey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 Sports Activities Scale 量表再加上一些大方向上的建議。

但請注意,自我評估一定是比較模糊且不可靠的,請注意他的不準確,以及自行判斷尋找專業醫療人員的時機!

好,我們開始:
假如你膝蓋受了嚴重的傷後,覺得治療、復原的差不多時,可以先檢查自己膝蓋以下項目

日常生活中:
不會疼痛、不會腫脹、不會活動上是否僵硬、不會卡住、不會膝蓋無力、不會走路是否一跛一跛。
日常生活中要能走路、上下樓梯、站得好、能夠跪、膝蓋彎曲坐下、從椅子上站起來。

當上述日常生活都 OK 後,可以先從簡單的運動慢慢開始,一邊動一邊注意:
膝蓋會不會痛?會不會嘎嘎響?卡卡的?會不會腫?支持不住?滑掉?無力?
你能不能往前直直跑(不是直直撞)?能不能跳?急停與快速起步?變換方向?

如果都 OK,那就可以增加一點點運動強度。大方向上來說,只要不會疼痛、關節卡住、肌肉無力就可以繼續做下去。如果做著做著開始疼痛,或是內心的警鈴響了,那建議可以找專業的醫療人員看看。

假如你沒通過剛剛講的日常生活與運動中的自我評量,那表示你需要醫生、物理治療師的協助。但是請注意,就算你滿分,也沒人能保證就一定OK,因為每個人的身體差異都太大太大了。

必須說的事,任何事都有他的風險,走在路上會被車撞,甚至被飛機撞。健康的去運動都有可能受傷了,更何況傷癒復出。建議有較高需求的人還是去找有運動專長的醫療人員來協助評估。

 

 

合作撰寫:
好痛痛 (粉絲頁連結)、柔術醫師-林杏青復健科總醫師 (專欄連結)

協助:
姚斯元物理治療師 (粉絲頁連結) (專欄連結)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 (粉絲頁連結) (專欄連結)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粉絲頁連結)

運動受傷時可以用的搜尋器 (點此連結)

 

參考資料:

  1. Return-to-Play in Sport: A Decision-based Model, David W. Creighton, MS, Ian Shrier, MD, PhD, Rebecca Shultz, PhD, Willem H. Meeuwisse, MD, PhD, and Gordon O. Matheson, MD, PhD, Clin J Sport Med _ Volume 20, Number 5, September 2010
  2. ANBF (2015) Rules and Regulations. 2 January 2016.

 

註:本部落格文章是以科普、衛教為出發點,不代表任何人的生理狀況。每個人的身體皆不相同,有任何疑問請詢問自己的醫師、物理治療師、專業教練。

 

相關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Kyrie Irving 的膝蓋手術是為哪樁? (by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

Next Post:

你沉睡的內核心肌群就交給 Redcord 來喚醒吧!(適合腰酸背痛者) (by 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42 Commments

  1. Helen表示:
    2018-04-1822:30

    喜愛運動、投入運動、關心運動,因為身體力行,所以林醫師寫的,相信更切合實際狀況,謝謝您的用心!

    回覆
  2. 自動引用通知: สินเชื่อ บุคคล อนุมัติ เร็ว
  3. 自動引用通知: hidden wiki url
  4. 自動引用通知: jt exteriors
  5. 自動引用通知: relief motel managers
  6. 自動引用通知: 카지노꽁머니
  7. 自動引用通知: 서울출장안마
  8. 自動引用通知: cornhole wrap
  9. 自動引用通知: 파워볼먹튀
  10. 自動引用通知: 카지노쿠폰
  11. 自動引用通知: i need a grant
  12. 自動引用通知: กำถั่ว
  13. 自動引用通知: cornhole distance
  14. 自動引用通知: Dentists in Kogarah
  15. 自動引用通知: https://www.wasseem.org/
  16. 自動引用通知: bandar togel online
  17. 自動引用通知: 카지노쿠폰
  18. 自動引用通知: google are you sex
  19. 自動引用通知: w88ok
  20. 自動引用通知: Find Out More
  21. 自動引用通知: http://42grupa.pl/
  22. 自動引用通知: 바카라사이트
  23. 自動引用通知: fifaqq
  24. 自動引用通知: con heo dat remix
  25. 自動引用通知: social impact marketing
  26. 自動引用通知: https://biznesblog.biz.pl/forum/
  27. 自動引用通知: Tochka Market
  28. 自動引用通知: Cryptonia Market
  29. 自動引用通知: http://www.goldenspringspharmacy.com/shop/buy-percocet-online/
  30. 自動引用通知: ca cuoc tennis truc tuyen
  31. 自動引用通知: เซ็กซี่บาคาร่า
  32. 自動引用通知: pelangiqq1
  33. 自動引用通知: indoqq
  34. 自動引用通知: www.pokermas999.site
  35. 自動引用通知: www.jaguarqq1.site
  36. 自動引用通知: sahabatqq
  37. 自動引用通知: duratrans
  38. 自動引用通知: next page
  39. 自動引用通知: wede qq
  40. 自動引用通知: can you throw overhand in cornhole
  41. 自動引用通知: wire qwest
  42. 自動引用通知: www.warnetqq1.site

快來留言唷~ 取消回覆

搜尋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的文章

Email 訂閱好痛痛的文章

輸入 Email 即可不錯過好痛痛的每篇文章唷~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專欄作者們 (復健科總醫師、物理治療師)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姚斯元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蔡育霖醫師的復健與針灸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丁政豪運動防護員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陳俊宇物理治療師腦中風專欄
  • 好痛痛再創作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
  • 劉伊珊物理治療師專欄
  • 辛依玲物理治療師
  • 許文彥復健科醫師專欄
  • 陳哲國職能治療師
  • 柔術醫師 (林杏青復健科醫師)
  • 好痛痛

依照時間找好痛痛的文章

依照標籤 (tag) 找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文章

Redcord 紅繩懸吊 上肢 下肢 中樞神經 中醫 使用守則 儀器治療 公告 周邊神經 增生療法(prp、葡萄糖) 好痛痛自辦課程 姿勢 慢性疼痛 懷孕 (孕婦) 手腕手指 手麻腳麻 核心肌群 物理治療 生理知識 疼痛科學 睡眠 神經系統 肌肉 肌肉酸痛(痠痛) 肌腱 肩膀 脊椎 腳踝 膝蓋 自律神經 讀書心得感想 貼紮 跑步 軀幹 運動傷害 運動與訓練 運動醫學 醫療觀念 針灸 關節 韌帶 顱薦椎療法(CST) 顱薦系統 骨盆 髖

版權所有:引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email: EasePain.tw@gmail.com

隱私權與Cookie:此網站Google套件與WP套件可使用Cookie。繼續使用即表示你同意使用Cookie。 Cookie 政策
© 2021 好痛痛 Blog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醫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