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Banner-封面-運動傷害-各種疼痛-酸痛-扭傷-醫療治療-運動訓練
  • 首頁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運動訓練搜尋器
  • 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專欄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專欄
    • 柔術醫師 – 林杏青復健科總醫師
    • 復健科+中醫 = 蔡育霖復健科總醫師
  • 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專欄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彼拉提斯訓練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專欄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專欄
  • 教練們的專欄
    • 丁政豪 運動防護員/教練的專欄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好痛痛粉絲頁
  • 關於好痛痛 | 好痛痛的服務項目
  • Privacy Policy
複合式訓練、活化後增益、potentiation-complex、肌力訓練、爆發力訓練
2019-12-14 / 好痛痛再創作

肌肌開外掛 (PAP原理與應用)

我們在上一篇用很暈的方式講了肌肉收縮的原理,之後要開始來講肌肉訓練,包括週期化訓練、器械式訓練、複合式訓練、彈震式訓練….等等。

似乎應該先寫週期化訓練的,但這件事並沒有發生。
總之我獲得了複合式訓練 (Potentiation Complex)和其原理活化後增益現象 (Post Activation Potentiation, PAP) 的稿子。我們就先來寫這個吧。

Post-Activation-Potentiation_活化後增益現象

簡單說,就是肌肉在拼命用力後會宇宙無敵激發興奮硬梆梆變強開外掛,可以用在增加運動表現還有運動訓練的方式。以這個現象為基礎的複合式訓練是一個不錯的增強爆發力訓練方法。
另外兩個有效可以鍛鍊爆發力的方法是彈震式訓練和奧林匹克式舉重訓練。

直接說結論這個東西要怎麼用,哪些人適用,最後才說原理是啥。如果你懶得知道原理也沒關係,請記得捐錢匯款到我們的帳號就好。

假設你今天要暫時開外掛跳更高,你就先做個大重量的槓鈴深蹲。多重呢?大約是你最大重量的60%到90%之間。

意思是假如100公斤是你的最大重量,只能蹲一下就不行了,那60%~90%就是60公斤到90公斤。

然後給他蹲個3到5下,刺激你的神經與肌肉。接著休息3到12分鐘,之後再去跳,你可以跳得稍微高一些,大概3%~4.6%之間。不要小看這3%,如果你可以跳100公尺,那你就多跳了3公尺…..一個籃球架的高度。

基本上就是做重量訓練後,你的神經和肌肉會興奮一段時間,但同時也會累積疲勞,興奮持續的程度,和疲勞消散的速度,並不一樣。興奮大過疲勞的時候你會變強,疲勞大過興奮的時候你會變弱。就是這麼簡單~

漫畫-Dr Stone
總是很興奮的漫畫主角,Dr Stone

如果應用在比賽前面,他可以短暫增加爆發力。如果應用在訓練上面則稱為複合式訓練,例如先深蹲或用六角槓把腿操一操,休息3~12分鐘後,做快速的跳躍練習,例如摸籃板或藍筐,或是體育館的天花板(誤)。長期累積下來可以增強爆發力。

接下來會面臨到幾個問題,我們一一解答:

1, 這招對每個人都有用嗎?

不,只有受過運動訓練的人有用,也就是超級賽亞人有用。對於白斬雞來說是沒用的。

2, 為什麼是60%~90%?

這樣比較能刺激到你的神經和肌肉。但什麼樣的重量和次數是很個人化的,要多嘗試才會知道。就像各種片子要看過,才會知道自己喜歡的是 OL 綑綁。

3, 為什麼是休息3~12分鐘?這個範圍有點廣。

因為每個人的恢復能力不一樣。所以要多嘗試才會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興奮會大過疲勞。就像每個年輕少男都會測試自己的CD時間一樣。

4, 各種重量訓練都有效嗎?

不是,如果你以要跑步開外掛,那就要練跟跑步有關的肌群,你練臥推是沒用的。

雖然說刺激與休息每個人都不太一樣,但是還是有個粗略大方向可以講:

  1. 蹲越重,可能就要休息越久。反之越輕休息越短。
  2. 更多的次數休息越久,反之越手的次數休息越短。
  3. 你是強咖,就休息少一點;反之你比較弱就休息長一點。

那有沒有反對PAP的觀點呢?
有,但我們管他去死。
沒有啦,我們充滿愛與和平,還是要跟大家講:

  1. 要找出最佳的興奮點和休息點是耗費時間的,有些人覺得不切實際。
  2. 不同運動員身體差很多、同一個運動員的體能也會隨時間變化,所以效果會不固定。
  3. 要是錯過了興奮大於疲勞的時間點,反而會有反效果。
  4. 用在比賽的話,怎麼可能剛好上場前3~12分鐘剛好有地方給你深蹲。
  5. 好的熱身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啊。
興奮哥
AKB48 也有不錯的興奮效果

基本上我們可以看到反對方不是反對理論,是反對實用性。那 PAP 的理論是啥?

簡單說,做大重量訓練後,會有一段時間運動神經元會變興奮,徵招更多運動神經單位一起high,會強化肌肉的狀態。另一個是肌絲們對鈣離子更敏感,增加收縮的效率。最後是肌肉纖維和運動方向之間的角度會變小,滑動更順暢。

參考文獻:

  • Lim, J. J., & Barley, C. I. (2016). “Complex Training for Power Development: Practical Applications for Program Design.” Strength & Conditioning Journal, 38(6), 33-43.2,
  • https://www.scienceforsport.com/post-activation-potentiation/

好痛痛 (粉絲頁)

找醫生、物理治療師、運動教練的搜尋器

好痛痛的運動傷害書籍,集結 2 位醫師、6 位物理治療師、2 位運動教練一起教你如何預防/處理運動傷害 (博客來連結) (誠品連結)

相關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全中運札記 (by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

Next Post:

和爸媽一起在家練核心肌群吧! (by 劉伊珊物理治療師)

4 Commments

  1. sushih表示:
    2019-05-2019:29

    雖然說刺激與休息每個人都不太一樣,但是還是有個粗略大方向可以講:

    蹲越重,可能就要休息越久。反之越輕休息越短。
    更多的次數休息越久,反之越手的次數休息越短。

    錯字抓到囉

    回覆
  2. 早洩訓練表示:
    2022-06-0122:10

    fsdkj fljsfsldk 吃攝護腺的藥副作用

    回覆
  3. VigRX 增大丸表示:
    2022-06-0122:11

    gdksjlfjsalfjlasjfkl 泰國果凍

    回覆
  4. baccaratcommunity表示:
    2022-10-1416:43

    I came to this sit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 friend around me and I was very impressed when I found your writing. I’ll come back often after bookmarking! baccaratcommunity

    回覆

快來留言唷~ 取消回覆

搜尋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的文章

Email 訂閱好痛痛的文章

輸入 Email 即可不錯過好痛痛的每篇文章唷~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好痛痛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 醫療資訊 の臉書粉絲頁

專欄作者們 (復健科總醫師、物理治療師)

  • ATX 徒手治療研究專欄 (姚斯元物理治療師)
  •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 (李冠頡、楊庭安)
  • 熱愛 Redcord 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蔡育霖醫師的復健與針灸專欄
  •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 丁政豪運動防護員
  • 王凱平醫師專欄
  •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
  •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
  • 侯鐘堡醫師 & 吳孟潔職能治療師
  •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 謝小強教練專欄
  • 陳俊宇物理治療師腦中風專欄
  • 好痛痛再創作
  •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
  •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
  •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
  •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
  •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
  • 劉伊珊物理治療師專欄
  • 辛依玲物理治療師
  • 許文彥復健科醫師專欄
  • 陳哲國職能治療師
  • 陳曉謙-運動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專欄
  • 柔術醫師 (林杏青復健科醫師)
  • 好痛痛

依照時間找好痛痛的文章

依照標籤 (tag) 找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文章

Redcord 紅繩懸吊 上肢 下肢 中樞神經 中醫 使用守則 儀器治療 公告 周邊神經 增生療法(prp、葡萄糖) 好痛痛自辦課程 姿勢 慢性疼痛 懷孕 (孕婦) 手腕手指 手麻腳麻 核心肌群 物理治療 生理知識 疼痛科學 睡眠 神經系統 肌肉 肌肉酸痛(痠痛) 肌腱 肩膀 脊椎 腳踝 膝蓋 自律神經 讀書心得感想 貼紮 跑步 軀幹 運動傷害 運動與訓練 運動醫學 醫療觀念 針灸 關節 韌帶 顱薦椎療法(CST) 顱薦系統 骨盆 髖

版權所有:引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email: EasePain.tw@gmail.com

隱私權與Cookie:此網站Google套件與WP套件可使用Cookie。繼續使用即表示你同意使用Cookie。 Cookie 政策
© 2023 好痛痛 Blog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醫療資訊